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及抗旱技术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杨阳,申双和,马绎皓,王润元,赵鸿.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及抗旱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20,36(1):8-15.
作者姓名:杨阳  申双和  马绎皓  王润元  赵鸿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皋兰县气象局,甘肃皋兰73020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重大项目;甘肃省气象局面上项目;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指令性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从作物的光合生理、根系生长、作物形态、产量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干旱胁迫抑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简析了作物的抗旱现状及提高抗旱性的途径,提出了作物在干旱胁迫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发生干旱胁迫,叶片的光合生理所受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在作物生长发育前期遇干旱胁迫,多数作物会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上部植株的正常生长,到胁迫后期,根系活力逐渐降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受抑制作用明显,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期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小麦产量受干旱胁迫影响最严重的是孕穗期和抽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次之;对于玉米而言,开花期和灌浆期遇干旱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作物抗旱性的研究十分复杂,且不同作物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应综合考虑作物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同时结合干旱诱导蛋白和基因工程技术措施等加深对作物抗旱性的研究。

关 键 词:干旱  光合作用  产量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