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语言借贷与文化交流——兼述丝绸之路的影响与贡献
引用本文:高增良.语言借贷与文化交流——兼述丝绸之路的影响与贡献[J].中国文化研究,1994(4).
作者姓名:高增良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学院!教授
摘    要:半个多世纪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ward Sapir)论证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提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论点,即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想象一种语言或方言,始终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就好像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一样。就以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而论,语言之间的接触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方面是域外语言与汉语相互的借贷,一方面是域内各兄弟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包括方言)之间的接触;不管是那一种形式,语言与语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都增加了互借的机会,于是就产生了语言的“借贷”。 语言的“借贷”实质上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只要有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引进或贷出。因为语言中的三大要素,只有词汇最为敏感,也是容易洞察到的文化载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