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巧借诗歌教学培养文学趣味--从高考试题变化谈诗歌教学应对技巧
引用本文:帅文,魏东.巧借诗歌教学培养文学趣味--从高考试题变化谈诗歌教学应对技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Z1):70.
作者姓名:帅文  魏东
摘    要:综观近年高考试卷,有两个明显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不难看出,这两种变化指向同一个信息,即高考命题者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越来越关注.鉴赏题的考查具有普遍性,面向所有考生,要求高中毕业生具备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作文文体的进一步开放具有选拔性,针对的是少数有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诗歌创作方面出类拔萃的优秀生.众所周知,高考试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每年的考纲、试题的"微调",对整个中学教育而言不啻于一次"地震",与之相关的教师学生都会闻风而动,积极备战,且不说前几年拼音、名句考点反反复复的折腾让学生"几家欢乐几家愁",单看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文面世后在全国引发的一场"科普热潮",就足以让人领教"高考"这根指挥棍的魔力.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