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及尝试
引用本文:郝双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及尝试[J].教育艺术,2008(1):24-25.
作者姓名:郝双敏
作者单位:河北巨鹿县堤村校区大王路小学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工具性,淡化甚至回避其人文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叶圣陶指出:"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等."显然,叶圣陶更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他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教师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也是人文性的应有定义.

关 键 词: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人的文化  生命价值  生命运动  体验  教师  空间  时间  学习过程  自我成长  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  锯子  比如  语言  叶圣陶  素质教育  背离  人文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