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拒绝经典:危险的游戏
引用本文:孙焕英.拒绝经典:危险的游戏[J].科技文萃,2001(2):6.
作者姓名:孙焕英
摘    要:近来有报道说:一些大学生现在是“爱音乐不爱音乐课”,并举例说,音乐课本上的音乐经典,已经引不起学生们的兴趣,倒是那些流行歌曲,像兴奋剂一样,使学生们吸收了马上就会摇头晃脑、踢腿耸肩、不亦醉乎!笔者以为,这个“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的命题,并不准确,应当说成是“爱流行音乐不爱经典音乐”才对,难道音乐课本上那些经典就不属于“音乐”了么? 其实,在大学生当中,拒绝经典的现象,远不止音乐领域—— “爱文学不爱文学名著”,这也是拒绝经典的现象之一。他们对文学名著不认为是陈年老酒,而对“新新人类”之类的文学混混儿却认为是新酿的蜜。痴情之状,令人费解。 “爱实用科学不爱基础科学”,这又是拒绝经典的现象之一。直接成为赚钱知本的,太有人爱;而不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的基础科学——定理定义、规则规律、公理公式等这些科学的经典,太遭冷遇。这一点,只要看一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和毕业生择业的情况,便很清楚了。 如何看待这类拒绝经典现象呢? 这是青少年当中流行的一种浮躁心态,一种短期行为。会哼几首流行歌曲,好像就入了音乐的流,就显得很时髦;看过几篇新潮的文字,马上就可以开展文坛对话,侃侃而谈;至于实用科学,其近利就更加明显了:它可以使你很快成为白领阶层甚至于跃为大亨。什么基础、什么经典,不过是一些隔靴搔痒的东西,远水解不了近渴。 还应该看到,这类现象,和我们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是轻视素质的表现之一种。素质教育,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基础建构、功底锻炼、能力培育、修养积累。上述种种拒绝经典现象,不正是放弃了这些素质的提高么? 大家都清楚,“读书无用论”曾经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沉痛的教训和惨重的损失。而今日出现的“经典无用论”、“基础无用论”、“素质无用论”之类,正是“读书无用论”影响的产物,或者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变种,甚至可以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浅尝辄止,急功近利,比“读书无用论”有更大的迷惑力,因此,它也就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一个拒绝经典——抛弃人类已经拥有的经典和不再发现及创造新的经典——的民族,只能退化为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侏儒!一个民族一旦产生了变异的侏儒基因,那可就麻烦了! 拒绝经典,不要以为这是新潮和进步,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中华民族脑萎缩的危险的游戏!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2月12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