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数学课堂中的认知线索及其运用
引用本文:吴增生,吴振香.数学课堂中的认知线索及其运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1):7-10.
作者姓名:吴增生  吴振香
作者单位:[1]浙江省仙居县教研室 [2]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摘    要:1问题的提出 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建立自己的认知活动线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心理价值.所谓认知线索,指的是学习场景中学习环境、学习者和学习对象的综合体——学习活动随着时间的变化过程,是学习活动的主线.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信息的加工线索将直接影响以后对信息的提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线索并进行精细加工,学习过程就会产生自我参照效应,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今后对这些知识的回忆就越深刻.

关 键 词:数学课堂  线索  学生学习  数学知识  学习活动  精细加工  学习过程  新课程教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