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发展观的视角解读“小康”与“和谐”
引用本文:赵秀芳.从发展观的视角解读“小康”与“和谐”[J].济南大学学报,2007,17(1):10-14.
作者姓名:赵秀芳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社科学院,济南2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王本法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小康社会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GB030394)的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小康”的目标,以“发展是硬道理”的决心和理念引领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着眼点。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小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社会指标,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它内涵着增长、稳定、公平、民主等诸要素。“和谐”理念的加入,突破了传统发展观中单纯以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的富足程度作为社会基本发展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由奔“小康”到建设“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了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观上的成熟与飞跃。

关 键 词:发展观  解读  小康  和谐
文章编号:1671-3842(2007)01-0010-05
收稿时间:2006-05-16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