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
引用本文:李金坤.《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J].中国文化研究,2007(4):76-83.
作者姓名:李金坤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学院,212013
摘    要:《诗经》行世至屈骚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骚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骚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骚》,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关 键 词:《风》《骚》诗脉  承传光大  唐诗精神  独特魅力

The Heritage of the Book of Poetry and Li Sao and the Spirit in Portry of the Tang Dynasty
Li Jinkun.The Heritage of the Book of Poetry and Li Sao and the Spirit in Portry of the Tang Dynasty[J].Chinese Culture Research,2007(4):76-83.
Authors:Li Jinku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