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小学品社课程中的“社会性”
引用本文:周青.浅谈小学品社课程中的“社会性”[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2014(12):17-17.
作者姓名:周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摘    要:2011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本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本课程的基础。在小学中三—六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祖国、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出其“社会性”,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社会性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  学生生活  学品  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