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论佤族"司岗里"文化的产生及其演变
引用本文:赵明生.从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论佤族"司岗里"文化的产生及其演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4).
作者姓名:赵明生
作者单位:临沧市民宗局民族研究所,云南,临沧,677000
摘    要:佤族文化是以“司岗里”文化和木鼓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多元民族文化。从自然环境看,佤族主要生存环境为内陆山区,山是孕育佤族文化的母体;从人文环境看,云南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是佤族“司岗里”文化得以产生和形成的人文环境;从内部因素看,“司岗里”文化的产生是以佤族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由此,可以推断,佤族“司岗里”文化至少可以说是在新时器时代就产生了。由于佤族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双重统治,被迫过着漂泊不定、不断遁入山林的生活,这使得“司岗里”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司岗里”文化与其他南方民族葫芦文化的关系问题,“司岗里”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一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关 键 词:佤族  “司岗里”文化  产生背景  演变  南方民族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