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分析
引用本文:张威.基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55-259.
作者姓名:张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JG10DB098)
摘    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的奇葩,其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也很高。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的能动作用,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本的接受过程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依据原语文本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来弥补原语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最佳接受度。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对梁宗岱、屠岸和辜正坤翻译的莎士比亚第12首和第29首十四行诗的3个汉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探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实现和实现程度。认为梁译的可信度、屠译的可诵性、辜译的可读性分别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心理期待,且3位译者都较大程度地在译本里实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关 键 词:译者主体性  接受美学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