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议中西音乐审美教育之差异
引用本文:胡自强.浅议中西音乐审美教育之差异[J].甘肃教育,2006(24).
作者姓名:胡自强
作者单位:西北师大敦煌艺术学院音乐系 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在我国历史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始于孔子。他最早注意到音乐具有艺术感情特征,他认为音乐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倡导的音乐精神核心是“仁”。“仁”具有伦理的意义,它首先体现在与“礼”“乐”的关系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其中以“仁”的实现作为“礼”、“乐”实现的前提。“乐”作为感染人情、陶冶人性,以及培养“仁”的精神的最好行为方式(“成于乐”)在孔子的美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音乐审美教育功能认为:乐是实施“德”…

关 键 词:中西音乐  审美教育  差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