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后殖民视野中的话语殖民及其实现途径——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人物话语分析
引用本文:孙斐娟.后殖民视野中的话语殖民及其实现途径——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人物话语分析[J].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9-114.
作者姓名:孙斐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革命历史叙事的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项目号:11YJC751068)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后殖民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在进行革命和现代性话语的书写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叙事策略,将后者所预设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作为高级文化,系统改造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世界,从而将传统、本土话语逐步替换,已达到革命意识形态所设定的语言世界,形成对社会的系统改造.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饱含革命意识形态内涵的新话语逐渐渗入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这种小说中人物的言说方式的变化,是革命和现代性话语对乡村话语体系和思维世界的一种征服,由此建构了革命意识形态的现实注脚,其实质是一种话语殖民.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中的话语殖民为分析工具,讨论这种文学现象的实现机制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关 键 词:后殖民  农村题材小说  现代性  话语殖民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