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战国时期教育流派的传承与流变
引用本文:王立刚.战国时期教育流派的传承与流变[J].江西教育科研,2013(2).
作者姓名:王立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摘    要:从教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普通思想史的逻辑考察,战国时期的教育流派以及流派间的传承和流变会更加清晰.战国前期的教育流派传承和发展了孔子和西周思想,主要有较为保守的“先王派”,侧重改良旧思想旧学术方法的“德教派”和“性教派”,注重具体教育制度的“制度派”,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鬼神派”,注重教育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的“政教派”和“社会教育派”,以及注重逻辑的墨子学派.战国中后期的教育流派思想更深刻,也更注重社会秩序的恢复,主要包括注重用统一的方法恢复国家秩序的“商韩派”,继承了社会教育思想的“理想派”和“教化派”,注重个人自由的“老庄派”,注重古典传统的“古典派”等.这些思想前后相承,相互影响,从不同视角构成了一个时代对教育的完整思考,亦对后来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 键 词:战国  教育  派别  孔子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