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本特征、时代呼声与实践模式
引用本文:张春海,成丽宁.“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本特征、时代呼声与实践模式[J].民族教育研究,2020(2):155-160.
作者姓名:张春海  成丽宁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实践追索与反思”(项目编号:18XMZ0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青海农牧区全科教师胜任力研究”(项目编号:XHA180285);青海师范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青海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绩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7SH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深度梳理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提炼出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合性、贯通性和融合性特征,即将文化主体、文化本体和文化差异的整合理念;将语言、文化和社会信息贯通驾驭的知识基础;将语言基础、文化适应和交际实践融合的实践能力。从文化自信与文化交融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代呼声,不仅有助于实现民族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基础,而且能更好地探寻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困境。为突破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理念淡薄、跨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能力难以形成等困境,结合"一带一路"教育外交的具体实践,从认识层面整合、组织层面革新、政府层面扶持来建构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关 键 词:民族院校  “一带一路”  跨文化交际  教师教育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