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和谐课堂与课堂“杂音”
引用本文:陈京龙.和谐课堂与课堂“杂音”[J].湖南教育,2006(8).
作者姓名:陈京龙
作者单位:常宁市一中
摘    要:所谓和谐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场所,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烈,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旋律主调清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节奏鲜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方法得当;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样的课堂,永远没有彩排,总是正在进行时。所谓课堂“杂音”,是指学生的那些不同于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回答,或学生提的那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想好的问题。课堂和谐与课堂“杂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课堂上产生的这种所谓“杂音”应是和谐课堂上的正常现象。要让课堂“杂音”成为和谐的音符与亮点,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只有课前充分设计,课中注重生成,课后认真反思,才能构建出异彩纷呈的和谐课堂。一、课前充分设计。备课时,教师应自觉考虑师生、生动、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目标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教学安排,时间上亦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做足课堂预设。如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