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静静的顿河》的诗化
引用本文:冯玉芝.论《静静的顿河》的诗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6).
作者姓名:冯玉芝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博士生
摘    要:在小说中糅进了诗的特质,形成小说的诗化倾向,这是小说艺术力量最重要的表现因素,是小说形态的文体特征之一。从小说作者来说,小说无疑是他们表意抒情的凭借。司各特说:“成功的小说家都得是诗人,哪怕他一行诗也没写过。”(司各特:《罗比亚斯·斯摩莱评传》,肖洛霍夫不是诗人,但《静静的顿河》这洋洋洒洒的四部八卷却构成了诗意的艺术世界。诗化倾向构成了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的多重现代性。在叙述基调上与悲歌相呼应,在传神描写上与幻化的象征世界应答。下文将分别论述。 一、命运的悲歌 原南斯拉夫著名的文艺学家米特罗潘认为,契诃夫的诗化小说《草原》带有哀歌的基调。而《静静的顿河》从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悲的世界。肖洛霍夫在“国内战争默示录中……为哥萨克苦艾般的命运痛哭伤神。”因此,悲歌是这部小说总的抒情基调。B·古拉在《〈静静的顿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一书中指出:“作者叙述的调子在许多方面都由小说的卷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