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殊途同归”或“异彩纷呈”?——“言象意”与英伽登文学作品理论差异性
引用本文:周晋.“殊途同归”或“异彩纷呈”?——“言象意”与英伽登文学作品理论差异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8):30-34.
作者姓名:周晋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068
摘    要:"言""象""意"及三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内涵对后世文论、画论等影响深远。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理论将作品看作是一个"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四层基本的结构层次。通过对中国传统的"言""象""意"理论与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在这些相同的背后,有着巨大的不同。进行中西理论比较研究之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二者各自不同的哲学根源与各自的艺术特点,而不是盲目地将二者进行比附或者试图通过其中一方来确立另一方的重要性。

关 键 词:“言”“象”“意”  现象学作品结构    悬隔  得意忘言  复调和声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