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引用本文:曾宪辉.论爱国诗人陈三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作者姓名:曾宪辉
摘    要:“同光体”是活跃在清末光宣年间和民初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此派诗人大致可分闽派、赣派和浙派,他们的思想状况、艺术风格都比较复杂。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为赣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也有复杂性,他的艺术风格被陈衍归人“生涩奥衍”派。然而他却是具有改革思想、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 陈三立的主要政治活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瓜分的危险迫在眉睫。诚如林纾《闽中新乐府》所云;“波兰印度皆前事,为奴为虏须臾至。”(《国仇》)在这民族危亡的形势下,维新思潮迅即高涨。有识之士,莫不怵惕国势阽危,思有以振衰起弊。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南巡抚陈宝箴(字右铭),与同官在湘中行“新政”尤力。他们辟利源,开民智,办实业,倡新学。“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次第举办”(梁启超《谭嗣同传》),并出版《湘报》、《湘学报》,以推动全国维新运动的发展。陈三立随侍湖南,多所赞画,成为乃父陈宝箴的得力助手(吴宗慈《陈三立传略》)。他于光绪八年壬午(1882)举乡荐,十二年丙戌(1886)成进士,授吏部主事。但他倜傥有大志,不以官禄为念,通籍后“讲学论文,慨然思维新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