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闻隐性失实初探
引用本文:钱俊.新闻隐性失实初探[J].新闻爱好者,1991(12).
作者姓名:钱俊
作者单位:南通大众报社
摘    要:常常有这种情况:单就一篇新闻报道的事实来看,很难说造了假,但就全面的情况来看却给人不真实的印象.这里,我姑且称之为“隐性失实”。大致分析一下,造成新闻隐性失实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是作者有意识地回避了新闻事实的某些情节、背景、原因、结果等,以此来提高新闻价值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989年7月31日,一家县报发了一篇题为《我县乡镇企业各种不合理摊派呈下降趋势》的新闻,根据7个乡镇117家乡镇企业的抽样调查得出,上半年全县各种不合理摊派费8.12万元,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经我们了解,这个调查没将不少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支付这些摊派列入。因此,账面上的摊派数自然就少很多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