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南地区夏季旱涝年份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巴桑次仁,李惠,扎西洛布.山南地区夏季旱涝年份及其影响机制分析[J].西藏科技,2008(4):46-48.
作者姓名:巴桑次仁  李惠  扎西洛布
摘    要:利用山南地区1961~2006年夏季(5~9)的逐月降水资料,分辨率为2.5×25度的500hpa高度场、向外长波辐射(OLR)和分辨率1×1度的海温资料,利用d指数方法找出山南地区夏季旱涝指标并划分等级;通过对旱涝年份环流形势分析,发现山南地区旱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印度季风低压和新疆高压偏弱,西藏高原上低值区偏东偏北,乌拉尔山东部和鄂霍茨克海北部有较强的阻高.涝年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位置偏北,印度季风低压和新疆高压偏强,西藏高原中东部有较强低值区,乌拉山西部和鄂霍茨克海一带为负值区.

关 键 词:旱涝指标  形势分析  影响机制  山南地区  旱涝年  山西  中东部  脊线位置  西太平洋副高  阻高  北部  鄂霍茨克海  乌拉  东偏  西藏高原  新疆  季风低压  副高脊线  旱年  发现  环流形势分析  划分等级  旱涝指标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