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破题”教法例说
引用本文:陈秀芳.“破题”教法例说[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1).
作者姓名:陈秀芳
摘    要:标题之于文章的内容有如眼睛之于人的心灵,都有“窗口”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处理好“破题”这一环节,就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窗口”登堂入室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因此,精彩的“破题”有时可以说是使一堂课成功了一半。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这不仅因为鲁迅这个伟大的战士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反封建主题对今天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易理解;还因为这是学生们进入初中以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杂文,因而对杂文的特点的理解也有较大难度。我在上这一课时选择了“破题”作为突破口,巧施烟雾,化难为易。 我在教学的开篇精心设计厂一个错误:板书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