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苏东坡赏心十六事"考辨——兼论苏轼形象的"代言效应"
引用本文:陈琳琳."苏东坡赏心十六事"考辨——兼论苏轼形象的"代言效应"[J].中国典籍与文化,2023(4):120-129.
作者姓名:陈琳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图像视域下的宋代文学阐释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CZW015);
摘    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苏东坡赏心十六事”,既非苏轼本人的文学作品,亦不是表现苏轼逸事的主题绘画,而是以“苏轼”冠名的一种文化现象。“赏心十六事”的文本生成与晚明幽赏文学具有密切关联;图像再现则受到园林绘画及通俗画谱的双重影响。明清画家并不追求对苏轼其人其事的忠实还原,而将其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反复运用,充分发掘苏轼形象蕴含的“代言效应”。这种象征性的图像演绎,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后人对苏轼的喜爱与追捧,揭示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典范位置。

关 键 词:苏东坡赏心十六事  苏轼形象  代言效应  文化符号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