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雅江缝合带西段达桑组硅质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舒德亮,田硕丰,龚自禄,张辉,徐久晟.西藏雅江缝合带西段达桑组硅质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
作者姓名:舒德亮  田硕丰  龚自禄  张辉  徐久晟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摘    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硅质岩中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放射虫共22属(14个未定属种)主要包括:Palaeosaturnalis liassicus Kozur et Mostler出现于郝特唐阶;Praeconocaryomma出现于郝特唐阶中部至坎帕阶晚期;O rbiculiformella出现于瑞提阶下部至森诺曼阶下部;Archaeohagiastrum出现于郝特唐阶上部至牛津阶下部;Homoeoparonaella出现于锡内穆阶上部至森诺曼阶下部;Canoptum出现于拉丁阶至巴柔阶上部;Parahsuum出现于郝特唐阶下部至基米里支阶上部。该放射虫生物群地质时代为早侏罗郝特唐阶至锡内穆阶。Pantanellium fischeri(Pessagno,1977)出现于基米里支阶至提塘阶,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根据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达桑组Si O2平均含量为92.81%,Al/(Fe+Mn+Al)比值为0.42-0.62,MnO/TiO_2比值为0.63-1.62,平均为1.10,Ce/Ce*平均值为1.10,(La/Ce)N平均值为1.16,为以生物成因为主的大陆边缘深水环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