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工程实践能力指向与创新能力形成机理
引用本文:卢艳青,李继怀,王力军.工程实践能力指向与创新能力形成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44-146.
作者姓名:卢艳青  李继怀  王力军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冶金学’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G11DB141);2012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辽教发〔2012〕130号);2012年度辽宁省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教发〔2012〕128号)
摘    要:在世界工程教育理性回归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高等工程教育大国,于2007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修正工程教育的过度学科化倾向,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分析了"卓越计划"的特点与措施的基础上,阐释了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指向,对卓越工程人才的个人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经验积累的内涵做了解读,构建了卓越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形成模型,给出了创新能力形成函数,厘清了创新能力形成机理。

关 键 词: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能力指向  形成机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