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好生活的个体建构: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当代旨趣
引用本文:张诚.美好生活的个体建构: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当代旨趣[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51-61.
作者姓名:张诚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性的批判和重构:马克思与怀特海的比较及中国意义”(19FKSB055);
摘    要:美好生活作为唯物史观的应然理想,深植于日常生活的现实土壤之中。日常生活的拜物教特征导致了人的“自我异化”面貌,个体“自我异化”实质在于资本剥削人们生产的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导向消费领域,社会层面的符号拜物教就此出现。数字化时代,个体生活面临着平台技术与资本剥削共谋的数字规训。从劳动异化到数字拜物教,个体“自我异化”的加速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沉沦现状也预示了推进其变革的可能。东欧马克思主义者赫勒曾提出了变革拜物教的“激进需要”主张,认为个体需要的满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要从个体之维深化自为领域的日常生活变革,实现自在领域的美好生活建构。有鉴于激进需要的日常生活批判,新时代美好生活应从“人本生活”“艺术再创造”“审美体验”几方面实现对资本主义旧生活的超越,进一步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生活—人”的理论视野。

关 键 词:日常生活批判  异化劳动  资本规训  激进需要  个体美好生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