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格义"之法与中国比较文学——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范式研究
引用本文:陈义海."格义"之法与中国比较文学——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范式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37(2):86-90.
作者姓名:陈义海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中西异质文化交流"(编号:06JSDWW001)
摘    要: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其教义、教理等很难为中国人所理解;但是,佛教的"空"跟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无"等概念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鸣;于是,早期佛教的传习者,特别是魏晋时期的佛教传习者,便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跟佛教思想相近的概念来解释佛教的"事数",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概念跟佛教的"事数"进行一一比配,于是便有了"格义"之法."格义"在佛教传播中土初期起到了文化上的"摆渡"作用,为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某种"方便法门".虽然后来佛教的传习不再需要借助于"格义"之法,但这种沟通两种文化的方法.仍然为后来的文人和学者使用;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便借助于中国经籍中的"天"向中国人解释"上帝"的观念.同时,"格义"一法作为古代中国融通中外文化的一个先例,也成为中国比较文学较早的源头之一,并对当今的中外文学、文化的交往和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佛教  "格义"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国比较文学  跨文化交流  格义  中国  比较文学  跨文化传播  范式  研究  Method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s  Intercultural  Paradigm  意义  通有  交往  中外文学  源头  中外文化  融通  古代  观念
文章编号:1004-8634(2008)02-0086-(05)
修稿时间:2007年10月18

Method of "Geyi"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A Study of a Paradigm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CHEN Yihai.Method of "Geyi"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A Study of a Paradigm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J].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08,37(2):86-90.
Authors:CHEN Yiha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