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登轼而望之”新证
引用本文:宋东来.“登轼而望之”新证[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2).
作者姓名:宋东来
摘    要:《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中有“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几句.今人对其中“登轼而望之”解释不同,一种认为此句中的“轼”是名词,作“登”的宾语,“登轼”是登上车前横木的意思.另一种认为“轼”是动词,“登轼”是连动关系,即“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郭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在“登”后专门加了标点.哪一种更符合情理呢?我认为“登轼”解作动宾关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更准确.首先,从古战车的规格看,“轼”是能够登的.《中华大字典》解释“轼”为;“古代车厢前面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术,有三面,其形如半框,也作式.”清人戴震在《考工记图》中说:“式中较皆车栏上之木,周于舆外,非横在舆中.较有两在两旁,式中有三面.”《周礼·考工记》上说:“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叁如一,谓之叁称.叁分车广去一以为遂.叁分其遂,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其下郑注:“兵车之式,深尺四寸三分寸之二.”据此可知古代兵车的式,车厢前面的长六尺六寸,两旁的各长一尺四寸多.(均为古代木工尺)车轼的高,《周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