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氢原子光谱实验是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氢原子光谱分析是探究氢原子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本文将利用数学软件MATLAB语言编程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氢光谱的里德伯常数,它和传统数据处理方法相比,用数学软件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能避免人工处理所产生的人为误差,非常适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而且能提升大一学生利用软件语言编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光谱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途径之一.本文叙述了氢原子光谱的五步进展:即玻耳的氢原子理论;索末菲对玻耳理论的扩展;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推导;狄拉克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结果;兰姆位移,量子电对力学对氢原子光谱的描述.从而不断加深对氢原子内部结构状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了清晰的氢氘原子光谱谱线,首先确定了对光谱谱线有影响的负高压及狭缝宽度2个实验参量。先选定氢原子的一条谱线,在一定的负高压下,通过改变狭缝宽度来获取不同组光谱谱线,经分析得到理想的狭缝宽度范围。在该范围内选取几条狭缝宽度,分别通过改变负高压来得到理想的最优参数组。实验发现,对于不同的波长最优参数组参数不同,因此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的谱线进行了探究,找到不同谱线的公共最优参数区间,最终获得了清晰的氢原子光谱谱线。  相似文献   

4.
结合环境学科特点,为环境学院研究生开设了“高分辨气质联用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林丹”实验课。通过该实验课学生可以系统学习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净化、浓缩、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一系列实验流程。学生通过对离子源参数的优化了解电离能量对超痕量分析准确性的意义;学习借助准确质量测定和同位素分布推断洗脱液中的“未知物”分子式;借助思维导图构筑课堂笔记和实验记录,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整合。该实验课程涉及知识要点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介绍了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发展过程,即:氢原子光谱的发展是从氢原子光谱的理论出发,后经相对论修正过渡到非相对论下的氢原子光谱理论,进而发展到相对论下的氢原子光谱理论。  相似文献   

6.
光谱强度是量度光谱的重要宏观物理量,研究氢原子光谱相对强度的分布可以加深对量子跃迁几率的认识。计算氢原子光谱的相对强度分布时由M athem atica软件给出处理矩阵元和特殊函数等复杂计算问题的编程,简洁地得到莱曼系和巴尔末系前三条谱线相对强度之比,计算结果与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符合,展现了M athem atica软件在计算量子力学问题方面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第51页指出:“氢原子中电子轨道的最小半径是0.53nm,不可能再小了,电子还可能在半径是2.120nm、4.770nm……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原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第262页则指出,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半径是0.053nm。那么,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半径到底多大呢?1913年,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事实,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根据卢瑟福(E.Rutherfor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结合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普朗克(M.…  相似文献   

8.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把量子化的观点带入原子中,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光谱,开始了从经典物理向量子力学的过渡,成为学习现代物理的基础.原子的能级跃迁及其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考查,而学生在解答时常常无从下手.我们只要澄清下面的几个问题,那么这样的题目就都迎刃而解了.1跃迁时氢原子的能量变化氢原子的能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另一部分是电子和氢原子核间的电势能.  相似文献   

9.
<正>在原子物理学中,Bohr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ohr理论是根据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结合光谱规律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建立起来的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理论.它使人们首次打开了正确认识物质结构的大门,开辟了近代物理学的广阔前景.在Bohr理论所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中,提出了氢原子中电子能量的量子化、定态、跃迁等新概念,初学原子物理的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想象之中.笔者使用QBASIC编制了一程序,把Bohr理论中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能量及轨道量子化、跃迁等变成一可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把握Bohr理论的精髓.源程序如下,并在PC286,386等微机上运行通过.  相似文献   

10.
采用Herzberg的同位素理论研究了一氧化碳离子基态光谱性质的同位素效应,研究了同位素效应对分子结构性质在振动能级、力常数等方面的影响,得到了实验缺乏的13C16O 基态的光谱常数αe.结果表明,13C16O 基态与12C16O 基态的光谱性质较好符合Herzberg同住素理论的预计,振动能级、力常数理论预计非常接近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isotopic substitution 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and reaction rates in processes which do not directly involve the isotopic atom are described. In particular, the mechanistic details which can be obtained by quantifying the secondary kinetic isotope effect and steric isotope effect are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2.
在扩展的LEPS势能面上,运用准经典轨线法在碰撞能为12 kcal/mol情况下对比研究Cl+HH→HCl+H,Cl+HD→HCl+D和Cl+DH→DCl+H反应。计算得到广义极化微分反应截面、k-j'两矢量相关的p(θr)分布和k-k'-j'三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计算结果与有关实验和理论符合得很好。同位素效应研究表明,质量因子在此类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个简单实用"绿色的"巯基-马来酰亚胺点击化学教学实验:在二氯甲烷中混合等摩尔N-对氟苯基马来酰亚胺和2,5-二氯苯硫酚及微量三乙胺催化剂,经由经典的巯基,不饱和酮1,4加成反应,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C-S偶联反应;实验后处理简单有效,高纯度产物由反应后溶液中直接结晶析出,其结构经由核磁共振氢谱鉴定.此教学实验具备"点击化学"和"绿色化学"的核心特点,耗时短、操作简便、反应进程可视化、拥有100%原子经济性,是一个优秀的本科化学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微波水热条件下,以MnCl2.4H2O和C2H5NS为原料制备了MnS细微粉体.研究了微波水热温度、保温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物pH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表征了MnS细微粉体的显微结构和形貌,确定了制备单相MnS细微粉体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以白玉菇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宜辅料,将其加工成类似火腿肠的凝胶食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白玉菇清洗、切片后,在清水中浸泡20 min,再置于100℃沸水中烫漂3 min,将菇片破损打浆,以100 g菇浆料为基准,添加10%大豆分离蛋白、12%玉米淀粉、1.4%卡拉胶、1.5%食盐、1%蔗糖、5%食用油、0.8%鸡精,混合均匀制成馅料,灌肠、蒸煮后,即可制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良好的白玉菇火腿肠;若配料中添加15%鸡肉,则效果更佳.该研究为白玉菇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溶液法合成了二聚体配合物[Cu(C12H8N2)(C7H5O2)(NO3)]2,其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7921(10)nm,b=0.91004(10)nm,c=1.16484(13)nm,α=95.7980(10)°,β=111.0080(10)°,γ=95.7870(10)°,V=0.85613(17)nm^2,Z=2,Dc=1.656g/cm^3.铜离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其中,2个氮原子由邻菲罗啉提供,4个氧原子中3个由配体水扬醛提供,1个由硝酸根提供.两个配位单元通过水杨醛的酚羟基氧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17.
利用智能夫兰克一赫兹实验仪测量了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考察了测量时影响Ip-U2曲线的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时实验曲线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红外光谱图,归属新型维生素B3(C6H5NO2,HL)与8-羟基喹啉(C9H7NO,Hhq)稀土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发现HL的羧基完全脱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吡啶环的氮原子未参加配位,Hq-的羟基氧和杂氮原子与RE3+离子双齿配位,形成五元螯环,结合元素分析与热重分析的结果,推测La、Ce和Nd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Rohini Godbole 《Resonance》2011,16(11):1019-1028
In this article it is pointed out how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substructure of matter were revealed to us by experiments which were essentially very similar to the famous α-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 performed by Rutherford. This experiment, which revealed the nuclear structure of an atom, paved the way toward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constituents of matter and shaped the course of physics for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0.
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教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教学,通过改变实验试剂的用量、试剂的种类、工艺条件、选用高效催化剂等方式,实现了有机实验教学的绿色化,几乎不生成副产物,实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大大提高了原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