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民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民媒介素养概况 股民的媒介素养,指的是股民认识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和使用大众传媒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股民对于不同类型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判断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广告商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敏 《青年记者》2007,(22):50-51
一近年来,广告与媒介一直处于迅速互动发展的过程之中。新起的大众传播媒介为广告提供了多种有效的传播通道,广告也高效地利用着大众传媒,并成为大众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媒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革命和大众文化的兴盛,使媒介游戏成为实现大众传媒的消费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基本途径。媒介游戏已经成为当前媒介经济的重要源泉。因此,研究游戏传播的媒介本质,揭示游戏与大众传播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于全面推进传媒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提出以媒介素齐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角,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计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苓  李红涛 《新闻界》2005,(3):121-122
在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并提出以媒介素养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野,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即使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又称为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指的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等的总称。在西方,大众传媒也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社会效益,则指的是一项工程对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总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众传媒充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信息摄取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大众传媒充盈着我们的生活,于此同时,大众传媒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足够含量的信息,不断吸收来自外界的不同资源,扩展我们的视野和思想,让我们充分掌控信息,时刻维持清醒的头脑。由此看来,大众传媒对社会效益及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大众传媒对社会效益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源自英文Media Literacy,中文也翻译为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关于媒介素养的界定,目前国内外有多种不同的看法,综合中外研究者的相关定义,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认识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和使用大众传媒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接收、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媒介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大众传播视角下弱势群体的  相似文献   

8.
冯秋瑜 《新闻传播》2005,(10):53-54
媒体改革以来,我国的大众传媒进入了“企业化”经营的时代,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各界都从感性上认同了的“产业”。然而,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与国外的媒介产业相比,它还处于一种很不成熟的状态。而媒介咨询业,正是促使其成熟的一种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新闻媒介的参与。在现代化语境中,大众传媒的角色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意识形态角色向产业消费角色的转向,为当代中国媒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媒介如何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为现代化服务带来新的问题。大众传媒必须把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和自我经济效益的实现结合起来,培育公民的现代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媒介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缺失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传媒对代价和报偿关系的衡量,使它远离了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众传媒作为经济牟利的角色表现得愈益突出。作为政治经济化中心的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流活动频繁,生活节奏较快,能够不断产生丰富的信息,而且有着便捷的信息传输渠道,这样媒介从城市获取信息付出的信息成本相应较低。因此,大众传媒的基地大都设在城市。  相似文献   

11.
吴燕 《新闻知识》2008,(1):50-51
大众传媒亦称大众传播媒介,它是一种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行业,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及新兴电子媒介等。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除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之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无论传媒提供的信息对儿童的社会化成长起什么作用,不可否认,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儿童都深受电视、广播电视、报纸刊物和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影响,因此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中暴力内容过多,势必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对环境的恐惧,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治理媒介暴力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黎杰 《新闻界》2004,(2):42-42
传统看法认为,媒介事件由大众传媒制造,但在马加爵事件中,国家权力的积极介入使媒介事件呈现全新面貌。本文旨在通过受众最初接收信息和接收落网信息的传播渠道比较,推断国家权力对此次事件的预先介入以及事件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介的强势传播效果,从而论证马加爵事件是一个特殊的媒介事件——国家权力和媒介效力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一、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中国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抓好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当时,有鉴于电影和广播等大众传媒在商业驱动下制作生产“低水平”的媒介信息产品,对社会造成精神追求误导,对广大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在研究工作中,他们明确地反对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极力主张对社会成员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让其获得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能自觉地辨别和抵制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借助媒介信息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样一个具有当今人类普遍意义的研究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素养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兴渐进的一种新的教学科目。媒介素养教育(Media Education),简要地说,就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此外,媒介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因特网,使我们的信息空间成了被媒介包围的世界。一方面,众多媒体为争夺受众各出奇招;另一方面,受众为获得信息的最大需求满足而吹毛求疵。在这种混合媒介时代,传媒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白热化竞争。而研究新闻开发,把握受众心理发展新的兴趣点,则是大众传媒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回归并获得效益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纸质媒介追求发行量,视听媒介重视收视率,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是南疆地区维吾尔农村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信息窗口.本文基于对于南疆地区一个维吾尔村庄的田野调查,试图较完整地描述该村庄的大众传媒形态和媒介生活图景.调查结果表明,"Y村"的大众传媒形态存在"电视独大"报纸受众有限"、广播和电影也深受村民喜欢的媒介局面.研究南疆维吾尔农村大众传媒形态和村民媒介生活状态是准确把握南疆维吾尔农村大众传播的特征,进一步优化南疆维吾尔农村信息传播形态方面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威廉斯的大众传播文化社会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传播研究而言,大众传媒业究竟给人类社会文化带来了什么可说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课题。长期以来,随着媒介产业的蓬勃兴起以及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涌现,有些人赞叹大众传媒在促进信息、意见流通,帮助公众提高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另一些人则悲叹大众传媒大量提供粗制滥造的娱乐性产品、降低人的原创造力、以消遣代替文化。学术界始终以喜愁参半的心情,关注着大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效应,既为传媒在帮助人类(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克服传播活动中的时空限制,不断扩大分享信息的能力方面所显示的巨大力量而感到欢欣鼓舞,又为高效的传媒…  相似文献   

19.
媒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渠道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大众传媒高度普及和广泛渗透为特征的媒介化社会,公众需要依靠大众媒介来获取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外部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根本性的生产机制上,大众传媒与传统悲剧文化是难以兼容的,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是社会体制、文化属性、现代技术在大众媒介身上聚焦的后果之一。本文从信息扩大再生产、个人主义立场的反思性特征、信息的即时传送技术和复制技术等具体问题出发,讨论了大众媒介"去悲剧"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