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它产生于上古时代,有着上古文化的背景。但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这则神话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明社会的烙印,其所包含的原始文化意蕴反而被掩盖起来。本文拟从上古文化的视角对这则神话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文学。本文从劳动的回音、对大自然的初期认识、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三方面阐述了中国、希腊古代神话的相同相似之处,从人神关系、对待人与非人的力量、神话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神话的系统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希腊古代神话的差异,并从地理原因的角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意在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希腊文学发端之差异。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有父母而后有子女。然而在中国古代有关神话的记载中,有一类神话讲的是以龙为父而感生的。神龙感生神话有其初始和各种演变形态,纵而观之,可从中探索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信仰等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缩影,它反映原始先民的生活,将他们的想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原始思维特征杂糅在一起.闻一多希望从神话研究入手,探究“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将学术研究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神话研究,寻找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洞悉了其中真正的文化意蕴.他还原了神话中的古代历法、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古代的地质地貌,发掘出伏羲、女娲及“先妣兼神禖”等神话母题,对中国的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神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表现的是远古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是后来民族精神的萌芽和雏形。中国古代神话,传达出了原始初民在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恶势力的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种种悲惨、苦难、不幸、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的异己性和超然性产生了理性的自觉意识,并且以微弱的力量坚忍而不绝望地向生存困境挑战。本文从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五个方面探索其蕴含的深厚的民族精神,以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和未来发展走向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先民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头脑中的艺术再现。文章试从女性占主要地位时期、女性占次要地位时期、向往平等地位时期三个方面加以探讨,通过分析女神神话所产生的时代以及古代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来探讨中国神话的两性关系,从而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两性关系的演变过程,为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的两性格局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渔翁是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被人引用和抒写,因其本身所秉承的恬淡闲适、潇洒旷达等诸多精神内涵而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所钟爱,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士文化。本文从渔父意象产生的历史渊源,渔父意象的象征意蕴,以及简述剖析解读古代文人"隐逸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学习古典文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北欧神话一直以其传奇性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北欧有着特殊的自然、历史和人文等特征,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北欧神话的形成与发展,造就了北欧神话特有的海洋情节、崇拜战争等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北欧神话的结局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坚强的求生意志以及对战争背后的和平与安定的渴求。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曾为文明重心之地,以辉煌灿烂的文化卓立于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神话类型。本文试图从神话的特点,神话英雄的塑造及神话体系三方面的比较来说明中国与希腊神话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及对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文化的初始形态,神话研究对文化研究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本文以形象、性格、地位三方面对古代中国和希腊两位最显赫的女神西王母和赫拉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两位女神各方面的差异,侧面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文明的自发性与继承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英汉比喻所负载的文化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比喻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同时,人类思维与文化的共性又使英汉比喻具有某些共性。该文从文化传统观念、生产劳动、历史背景、神话与宗教、时代的变迁、地域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汉比喻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崇拜战神关羽,实质是对关羽所代表的忠义精神的欣赏,并不是说中国人更喜欢战争;古希腊人对战神阿瑞斯的崇拜时间不长,后来更多的是赞美代表生产和贸易的狩猎女神阿尔特弥斯和赫尔墨斯,这也不是说西方人更热爱和平。中西方对各自战神的不同态度,源于中西方的战神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人类文明才有可能和谐相处,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共生视野下对上党神话外译中的本土文化身份表示关切,认为介于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的上党神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不可替代的地域链接作用,它不应在中国神话外译中被长期"式微化"。上党神话的外译中,突出其区域性标志与独立性地位将有助于构建其独特的地方文化身份,弘扬其历史价值,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古史传说时代研究应注意厘清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在大量考古学资料与古文献资料未找到很好切入点之前,不易通过划分不同文化集团去归纳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应该根据古史传说时期存在问题去做些具体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去归纳各种文化集团。二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传说与希腊及希伯来古神话是有根本区别的,把中国远古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事迹当作神话来看待是不对的。三是古史传说时代的官职制度、宗庙旗杆制度、原始社会组织形态、姓氏婚姻继嗣制度等有由口口相传到了西周时代而书之于简帛的情况,这些是与西周到战国秦汉时期完全不同的制度系统,是后人无法编造想象的,大体可信,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17.
《楚辞》和《山海经》是现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两部书,其中的神话材料既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片断。它们载有相同的神山圣水神树,相近的神祇灵巫、神异禽兽,相似的长生不死思想与娱神习俗。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楚辞》、《山海经》神话材料趋同揭示了这两部典籍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它反映了同一文化源头民族共同的原始神话思维。能够显示这种共同原始思维的原始文化就是以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现代作家对于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广泛择取相呼应的这一阶段,又恰恰是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得以建构的奠基性阶段。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现代作家普遍认为远古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性、现实性和民间信仰力量,同时这也是激发现代作家在创作中积极借鉴古老神话的重要动因。现代作家在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既是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之根的深情回望,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徐旭生对考古学研究的理论贡献有三:一是“上古三大集团”理论;二是在古代国家形成的问题上,古代中国经历了氏族社会的解体——夏王国的建立——秦汉大帝国的形成;三是任何民族历史开始的时候都是传说和神话杂糅在一起的,掺杂神的传说同纯粹的神话有分别,可在传说中找出历史的核心。徐旭生考古学研究渊源除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及对古史研究的热情外,到西方留学经历使其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人类学理论和实践活动以及国内学者蒙文通、傅斯年对古代民族的划分理论都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理论对疑古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反驳,推动了苏秉琦“区系类型说”的提出,为我们开创了一条通过研究神话传说来进行考古研究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桑林是殷人所独有的文化现象,而后才为他族所认可。其含义是立体的,有三个层面,即经济的、男女关系的和神话的。这三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其中,男女关系的功能很突出,但人们在解释时,又将它强调到了不恰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