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科学观会产生科学教育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呈现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知识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凸显科学的人文性,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应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追求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大学图书馆人文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人教育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在充分发扬大学图书馆人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以人素质教育为核心,可以通过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关系、拓展人教育创新模式等途径,使大学图书馆的人教育功能得到具体实施和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4.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6.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它的确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减负是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展开的,减负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传统教育相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应该是促进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是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整体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遍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升  相似文献   

7.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科学价值观历来以"经世致用"为核心.近代以来,这种实用主义的科学价值观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原则,它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输入,激励了中国人学习"西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精神的接受.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过程深受这种传统科学价值观的影响,从洋务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前后,虽然在学校制度、学科设置等方面改革颇具成效,但究其本质,中国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学是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把握,它提供了一种以人的方式思考、把握人生的新路径。作为一种人文诉求,当代人学自觉地承担着对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代科学叙事的双重抗争和提升。在当代人学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人学,其内涵包括“教育:人是目的”、“教育:人之生成”、“教育:人对人的活动”三个层面。这些方面揭示了教育学的人学发展路向,即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以人为目的的、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传统教育的目标是以基础知识扎实、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多种教育思潮中主要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大思潮.前者以掌握自然规律、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而人文教育是通过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教育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人"以外,在它指导下形成的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为宗旨;而人文教育将教育的立足点放在"人"上,相应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即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客观地看,两者各有利弊.科学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物质进步,但它忽视了人的内在需要,把受教育者的人性发展放在次要地位.人文教育关注人性,但它把人与自然、社会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隐性教育的传统具体表现为科学方法描述方式的粗线条化、科学思维方法的异化与缺失、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知识决定论。立足显化教育的目的,可以结构化地理解物理学科内涵、在思维过程中关注思维方法、以高端备课促进科学方法的分类与融合,这些是有效超越隐性教育传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隐性教育的传统具体表现为科学方法描述方式的粗线条化、科学思维方法的异化与缺失、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知识决定论。立足显化教育的目的,可以结构化地理解物理学科内涵、在思维过程中关注思维方法、以高端备课促进科学方法的分类与融合,这些是有效超越隐性教育传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郑和在《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1期上撰文说,情绪表达遮盖理性思考,以现实的教育弊端责难传统教育,全盘否定代替合理批判,研究过程充斥着话语霸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传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诸多人关注的“认识对象”而被诸多人解读,  相似文献   

15.
尊重教育作为“人化”教育理念,是克服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促进二者融合的基本点。尊重教育以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体现人格尊严,激发主体学习的内在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通过发掘科学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学习态度,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脑科学的人不懂教育,从事教育的人不懂脑科学,脑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而减小落差、架起桥梁的关键在于寻求脑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结合点。脑科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侧重于研究大脑神经系统在任务状态下的活动和变化规律。教育科学同样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①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发展是脑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共同关注点。因此,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轴心,加强脑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脑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型人才,走脑科学和教育科学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蒋华  邵晓枫 《职教论坛》2012,(10):30-33
繁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也是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社区教育在繁荣民族文化上,包括继承、传播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发展、超越传统民族文化两方面内容;社区教育在繁荣科学文化上,包括确立科学的内容、价值体系、管理体制及方法等方面内容;社区教育在繁荣大众文化上,包括以社区居民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以社区居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科学家高士其也曾指出:“思维科学是培养人的科学”。这说明,在培养人的教育中,思维科学的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必须从以掌握知识为根本目的的传统教育,转移到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为主的现代教育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里,没有高度人素质的民族,将会丧失民族精神。要强化人科学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就要用传统人精华强化道德教育,采用人渗透教育促进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与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