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一次失败的实验 新版初中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的电学内容中,为了说明“自然界的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材安排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实验:烧红的玻璃能导电(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通常用演示实验来解释和说明电磁感应现象,所用仪器为电流表、线圈、导线和磁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现行物理教材“熔化和凝固”一节的演示实验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一、实验现象不明显教材中考虑到萘有毒,对身体有害,改用海波代替萘来做晶体熔化实验,用以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并且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用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因为海波温度升到40℃时就开始变潮湿,温度继续升高,海波由粉末状变为粘稠状,此时温度计示数会在某一点停止2-3分钟(很多参考书都说明海波的熔点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4.
徐敏 《生物学教学》2003,28(5):51-52
本文以上海市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学教材为依托 ,介绍了从常见的事物中挖掘实验材料来充实课内外教学的几个实验活动。实验分四组 ,每组由一至几个小实验组成。所有的实验简单易行 ,符合初一新生的实际水平 ;所选的实验材料也符合按正常教学进度时的季节供应状况。1 细胞的观察1.1 实验说明 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怎样形象地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从日常饮食中、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实验材料 ,利用显微镜探寻这些材料的细胞组成、细胞形态、细胞结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在学生们的多方努力验证…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18面以及此前各版本教材中,都引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说明共振的特点,也有很多习题涉及该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1.1教材实验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19年版)在第2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中没有提供氯水漂白作用的实验装置,只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分别将干燥和湿润有色布条或纸条及有色鲜花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并没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在专题3第1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实验探究中也只是给出了实验步骤(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并没有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水和酒精混合实验,酒精用量大,效果不明显;虽已经有人对此实验做了改进,但还是难以推广。对此,我们重新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教具Ⅰ的使用1.装配及配套仪器取一支20 mm×200 mm 的试管(其容积约40mL),配一单孔橡皮塞子,孔内插入一支长约20 cm的普通玻璃管(直径为7mm~8 mm);然后在导管上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江苏省从2008年~2012年历经了5次新课标高考。笔者统计分析了5年考试说明的实验考点要求变化及实验考点、教材经典实验、拓展探究实验年度分布、分值比的变化情况,探寻江苏省高考实验命题的规律,旨在提高生物实验的复习有效性。1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实验复习的目标"考试说明"中实验部分a、b、c三等级对应的能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一节中,为了说明激光如何在光纤中传播,教材设置了1个“光沿着水流传播”的演示实验。根据光随着弯弯的水流照到地面并在地面产生光斑的实验现象,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激光在光导纤维中是如何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提出一较简便的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方法并说明该实验方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使用普遍的一种初中物理教材中“课外实践与练习”栏目,设置了一个小实验,如图1所示: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b(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c处各开二个小孔,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1、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主要是一些通过生动和直观现象,使学生感知充分的、可信的事实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1)在一朵喷有石蕊试液的干花上喷稀醋酸。(2)在另一朵喷有石蕊试液的干花上喷水。对比(1)、(2)两朵花的现象,说明酸能使紫  相似文献   

13.
1教材中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是:“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见图1)。  相似文献   

14.
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一个典型的实验,新旧版教材都采用这一实验现象来演示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15.
明年我省理综考试将可能自主命题,理综试卷中的生物学科部分是第三年依据新课程标准命题。在2006年考试说明公布前,我们可以先参照2005年的考试说明组织复习(估计2006年的考试说明与2005年相同)。考生一定要结合考试说明有效地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复习。2005年考纲要求的生物选修内容的考查,根据以往选修内容的试题来看,难度一般,基本属于识记水平,因此必须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落实巩固。而对于必修本内容,我们应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趋势,做好复习工作。下面首先结合2004、2005年生物高考卷实验部分分析2004、2005年实验试题命题热点和2006年高考生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124页探究实验作如下改进。1装置的设计1·1取一4号橡皮塞,细端中心部位挖一略向下凹陷的小孔。该孔直径略比导气管直径小,将该凹陷小孔的底部打穿2~3个小孔,以便气体能通过。1·2用250m l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组装一套固-液制取气体装置,另一端接上一段约15cm2·2将一小块的白磷(半粒米大)放入橡皮塞凹陷部位,此时可看到白磷不燃烧;2·3往锥形瓶中加入少许二氧化锰,塞上双孔塞,向长颈漏斗里倒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在研究学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材里的实验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笔者通过传感器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很好地说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单元位置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辩认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维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的教材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创设了适合儿童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与学习环境中的方位,感悟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再是“前、后”,最后是“左、右”。儿童对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表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2)自然标志…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与简要分析 当前使用的一种初中物理教材在"课外实践与练习"栏目,设置了一个小实验[1],如图1所示: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b(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c处各开一个小孔,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称:查) 说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而后用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并且松手后导管内慢慢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较好。2.从试管口向试管中装入锌粒(简称:装)说明:锌粒用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3.由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稀硫酸或稀盐酸(简称“注)说明: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以下,防止反应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简称:定)5.检验氢气的纯度(简称:验)说明: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氢气,试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