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难见实效,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关系到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笔者将从德育客体即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两方面,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好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尽快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李卫星  张继涛  王云霞 《教师》2011,(24):10-10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难见实效,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关系到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笔者将从德育客体即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两方面,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好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尽快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难见实效,其中存在各种的因素。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关系到德育能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效果、效率与效益是学校德育效应的基本内涵,也是考察学校德育实效的基本维度。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评价各不相同,并不存在各方共识。改善社会风气,完善学科德育,创新德育制度,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基本策略。摘要  相似文献   

7.
德育目标,即德育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导,不仅会造成学校德育实践的盲目,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德育目标的价值维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改正现行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对减少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德育工作要贯彻落实德育工作方针,就要从学校工作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实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思想,构建分层次教育的德育模式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力求改变重于灌输、僵化、低效的传统模式,寻求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增强素质的工作方法,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工作尽管常抓不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过程是教育和受教育的互动过程。德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参与德育的实践活动,使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达到自我教育,知行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7,(12):25-26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思想倾向,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坚持和谐德育、以生为本、道德能力、德育效果的理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往往要选择某些形式、手段作为“中介”,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里的“中介”,即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德育实践表明,无视载体作用的德育,容易流于空洞的说教,而选用不同的载体组织德育活动,则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发掘学生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取得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主轴心。但是由于人们对德育工作的冷淡 ,德育方式的落后 ,德育内容的僵化教条 ,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以及德育管理的单一等导致了德育工作中产生了缺乏实效的瓶颈。因此探寻解决这一瓶颈的对策就是当前德育工作者最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工作尽管常抓不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德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参与德育的实践活动,使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达到自我教育,知行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主轴心.但是由于人们对德育工作的冷淡,德育方式的落后,德育内容的僵化教条,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以及德育管理的单一等导致了德育工作中产生了缺乏实效的瓶颈.因此探寻解决这一瓶颈的对策就是当前德育工作者最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工作尽管常抓不懈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德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能动性 ,参与德育的实践活动 ,使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的信念 ,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 ,达到自我教育 ,知行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德育大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德育的国度,有数百万的专职德育工作者。过去我们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生获得的信息大量来源于电视与网络,德育工作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与危机。过去那种空洞抽象地说教与反复强硬地灌输的方法已经不灵,几十年没有多大变换的德育理念、德育形式、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要增强实效性与科学性,就需要心理学化,特别需要心理辅导化,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规律的,德育工作只有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实效。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世纪,我国的学校德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来应对新的挑战,不仅是理论的问题,更是德育实践的问题。而德育实践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德育实践中的理性自觉,即教师对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对德育内外因素的调控,对德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德育环境的有效运用是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道德认知能力是个体形成道德概念、应用已有知识进行道德分析与判断的基础 ,是个体品德行为的先导。当代各国学校德育普遍重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而我国学校德育却存在着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忽视。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学校德育的基点。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高师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现代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教育 ,使之具备初步的德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实际,积极创新和改进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