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东 《教师》2011,(32):26-26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或说话训练时,往往要求学生注意语言要符合文体特征?什么是文体特征?文体是文章的体式,是文章的表现形式。语体是语言的特点综合。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语言的文体特征,才能比较好地根据文体要求进行选择或转换,恰当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课文是学生学用语言的范本,在小学第三学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体的课文。这些文章在章法安排、写法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特点,因而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学中,面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我们必须厘清四个问题:文章是什么文体?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精选哪些语文因素?又该如何把握语言规律引导学生读写实践?笔者尝试以不同文体为例,做了一些微观研究,以梳理不同文体应该"教什  相似文献   

3.
【写作指津】文贵有体。不同文体的文章,其表达方式、内容结构、语言组成等各有特色。如何才能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呢?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两种方法。胸有成体胸有成体,就是说每个同学都应该在自己的大脑中,依照文体特征,熟练记忆一些经典性的文章。这样,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探讨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如何在文体特征的统摄下,践行彰显游记散文特点的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对《壶口瀑布》一文的实践探索,具体论述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以及如何在体现文体特征的前提下创新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文体特征鲜明,更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正神话故事是幻想文学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它有着怎样的文体特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高年级语文教学文本,它又有哪些教学价值?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其文体特征紧密相联。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阅读教学要关注"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和哪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其中提到的关注"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即关注文体特征,目的在于发掘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把握神话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肩负担子行走在语文之路上,箩筐里装了什么呢?这筐里曾经装过"过度地分析课文内容"、"以读为主"……我常想箩筐里最应该装的是"有用"和"有趣"。一、语文教学因关注言语形式而变得有用语文教学由原来过度关注文章内容的分析转向关注文章的表达,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关注言语形式,语文课才能变得有用,才能对学生的读和写有指导作用。1.关注文体特征,教会学生注意语言风格关注文体特征挺重要。比如上《开天辟  相似文献   

7.
英语平行结构是一个传统修辞学术语,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体学术语。文体学家多认为文体效应和意义的产生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不断地,有意或无意地进行选择的结果。英语平行结构就是语言系统以内过频地选用某一语言成分。文章试图就英语平行结构在英语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演讲等文体中的运用及其所表现出的文体效应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是文体?是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和类别。什么是文体思维?是人们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对文章本身的规律和特质的认识与把握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文体思维,可以支持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的确定,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品质。文体思维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语言实践,而小学阶段正是儿童语言发展和思维形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事写作还是进行写作学的研究,都要有一个基本要求,即要有文体感。或者说,要对各类文体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恰当安排文章的材料,确定文章的结构形式,准确地运用表达方式,合乎规范地使用语言,並科学地进行研究工作。弄不清这一问题,或对各类文体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谈进行写作,谈进  相似文献   

10.
“可读性”已成为读者品评文章的标准之一了。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可读性”,除了健康的思想内容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运用的是否生动。固然,运用语言首先要求准确,但如果止于准确,满足于准确,那不一定能触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记叙文,时、地、人、事,准确无误,可就是不耐细读;有些说明文,科学性条理性都颇强,仍不免味同嚼蜡;有些议论文,尽管论点鲜明,论据确切,论证严密,人们却敬而远之。为什么?症结在于语言太不生动了。有人认为,记叙文是不难写得生动一些的,而要求把说明文、议论文也写得生动一些,是不是脱离文体实际呢?依我看,一点也不脱离文体实际。生动,同准确、鲜明一样,是各种文体在语言运用上的共同  相似文献   

11.
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规定:进一步了解复杂的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何为文体特征?文体特征和哪些元素有关?本文我想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理解,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所谓文体特征就是不同文章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就像男和女一样,为何叫男的而不叫女的,或为何叫女的而不叫男的,道理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考点说明] 语言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要与语言环境协调一致,做到分寸得当。语文高考对“语言得体”考查的具体要求是: 1.懂得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着与之相适应和习惯了的语言风格,因而遣词用语必须符合不同表达方式的要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要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 2.根据表达场合(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等)的差异,运用具有不同特点(或庄重、规范,或准确、简要,或自然、灵活,或生动、有趣等)的语言材料,来表达一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合理地设计,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清晰地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潜移默化感受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文体特征,巧妙自然地渗透文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杨林 《语文天地》2011,(22):58-59
准确性是对说明文语言的首要要求,事理说明文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更要求语言的准确无误,也就是说,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另一方面,事理说明文为了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行文时也不完全排斥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或把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行文语言生动活泼。正是因为事理说明文的这种特点,在对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贵妇肖像》第一章的文体特征,本文阐释亨利·詹姆斯特定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艺术动机和小说主题意义的关系,同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帮助他们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话语,从而懂得文本中的词语是如何表达和暗示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或语言特征是怎样影响和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的出现,使学生作文时能够题材多样化,立意多样化,文体多样化,给了学生以更多的个性空间。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正是少了许多条条框框,也使许多学生淡化了文体意识,模糊了文体概念,从而出现了许多模糊文章。一、学生作文模式例举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让很多学生感到可以“为所欲为”,凑足800字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目标,巧设形式成了另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追求,很多文章都是大同小异。文章模式化,结构定型化。学生忘记了文体特征,把各种文体的个性特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结果,文章成了“四不象”。总的来…  相似文献   

17.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该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古人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可见古人已经关注到文体特征。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立足文体特征进行阅读教学,就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品味和习得语言。2013年10月,我所在的"张敏华名师工作室"在苏州市  相似文献   

19.
李丽辉 《海外英语》2013,(3X):243-244
科技文体作为英语的各种文体之一,是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文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言描述(书写特征、词汇特征、句法和语法特征),语境因素(语场、语式和语旨)两个方面对科技文体进行了全面的文体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技文体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习语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句子,其在固定搭配、语法结构或语义含义上都是特殊的,一般不能随意改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习语具有文体、修辞、结构、语义和约定俗成等特征。文章概述了英语习语的主要修辞特征及汉语对称翻译的表达,以展现英语习语的语言练达及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