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深入.本校教研也越来越走向实效.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过去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引领课堂走向真实有效。下面选取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周长》一课中的几个片段加以解读.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要提高阅读教材的能力 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如教师往往关注所教的新知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忽视了在所教的新知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什么,在后续学习中还要学习什么.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提高阅读、分析教材的能力,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捕获教学细节,把握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上好课.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不仅仅是对教材使用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而是作为“教”与“学”的材料,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通过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编者意图、研究学生基础,完全可以处理教材,架构起“教学素材”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彩虹桥”。一、揣摩编者意图挖掘教材含蕴新教材的编写集结了许多专…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一年多来,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但笔者对一些现象还是有所困惑,想请同仁赐教。 “起始年级”说近来,各大媒体频频出现这样的报道: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从某某年起”,似乎课程改革只是起始年级的事,与其他年级无关。难道是因为起始年级用的是“符合课改”的新教材,而其他年级还用老教材,所以才会新旧有别吗?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如果让其他年级的教师仍然拘泥于教材,被教材牵着鼻子走,那么课改就只能专属于起始年级,而与其他年级无缘了。难道其他年级的教师就不该提“进入角色”吗?“…  相似文献   

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和教材观的全新理念,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相似文献   

7.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课堂教学是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三重对话,通过实施三段教学模式,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领帮助教师做到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最后追求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  相似文献   

8.
我校数学教研组现有5位教师,其中4位教师每人教1个年级,1位教师教授两个年级,教师所教的年级段基本是固定的。由于任教年级相对固定,就出现了对所教年级熟悉,对其他年级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不清楚的情况。这一客观因素使得学校的教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各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很好地夯实;前后年级的知识、能力缺乏衔接等。为此,我们数学组围绕学校的主题研究,确定了"整体把握教材,完善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的体育教师通常是一个人教一到两个年级的体育课,这种分年级、固定班级授课,面对多而杂的项目教材,使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增加了难度,容易使各年级教材在教学中缺乏纵向的系统性联系,不利于学生科学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0.
正人教社于2013年新修订了初中语文教材,这是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所作的一次修订。这是新版课标实施以来首次作出的一个拨乱反正之举,导向性明显。教材的新变化为我们一线教师高效处理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以2013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阅读部分为例,具体探讨结合教材助学系统的新变化来高效处理教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不仅仅是对教材使用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而是作为“教”与“学”的材料,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通过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编者意图、研究学生基础,完全可以处理教材,架构起“教学素材”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彩虹桥”。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一、读懂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了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在读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用教材教。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有利于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不能走向极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对立起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本身就意味着得用教材,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只  相似文献   

14.
江美华 《福建教育》2010,(1):58-58,6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说明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施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的效果。这就需要科学教师把握好“用教材教”的“三字诀”——读、用、改。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鲁洁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第七课《家乡的变化》(第二教时) [第一教时主要了解天目湖的历史,搜集相关资料]二、教材重构鉴于教材要求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识过于全面和笼统,并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材提供  相似文献   

16.
有一部分老师教到五六年级时发现,教材还是那个风格,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科学老师中间具有普遍性,其实,这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教材的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那时使用的还是旧版教材,等到新学期,我再次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师时,使用的已经是全新版本教材了,对于刚刚教过初一年级的我来说,这种变化带来的感受非常大。因为课文内容变化较大,所以我在备课时也比过去更加用心,前一段时间学校开展了阶段性达标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在一年八班讲了《虽有嘉肴》这一课。《虽有嘉肴》作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选入的课文之一,在课前备课以及讲授过程中给我的触动很大。首先,在备课时,我仔细学习了教参,特别是"有关资料"部分,对于孙亚玲老师的"《学记》四题——论《学记》中的教学论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我进行了详细分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在新上岗教师培训会中,一位青年教师提出这样的疑问:"不同年级教材中有不同的课文。三年级的课文如果放在二年级,或者四年级,还能教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选文组成的。选文选编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有其相对科学的依据。然而,正因为选编的依据只是相对科学的,所以,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年段教,或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1987,(5)
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今年秋季供应低年级自然课教材,许多省市已从一年级开自然课。对广大教师来说,这是个新任务,如何教好?怎么教?心里没有底。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指导。为此,本期除转载王岳同志关于低年级自然教材的编写说明外,还特地编发了这一组稿件,有一、二年级“自然”上册的《教师用书》选登,有教研员胡济良同志(低年级教材的编写者之一)学习教材的体会,还有两位老师的试教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七年。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发现新教材在编排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教师,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教材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