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景交融”是一种作文境界,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分为“由景入情”与“由情入景”两种。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景中情,情中景。”(《姜斋诗话》)这种“情景合一”的说法,与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做到情与景、情与文、情与意的融合,难以达到写作要求的高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谈几点陋见。一、让"情"发泄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写成作文。教师提供的情境可以是人、物、场景、故事。情境作文当堂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再凭空捏造无病呻吟了。往日视作文为负担的感觉一扫而空,深深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作文中情境的创设有三种方式:一曰展现,即在课堂上显现出来,或把实物搬进课堂,或当堂表演、实验、  相似文献   

4.
"情"字是写景作文贯穿始终的主线。拟结合《江南的冬景》,从"妙心感知,另眼观察景物;浓墨绘景,勾勒斑斓画卷;以景迁情,唤醒细腻情感;动静结合,静景动态描绘"几个维度,对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情感化个性作文是以情感促动思维,以情感去打开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让学生筛选出适合本次作文的可用材料.写出充满自己情感的个性作文。情感化个性作文体现了学生作文时的自主性、真实性、自我的个性。情感化个性作文现已研究出五个系列:一情多事多物系列,一物多事多情系列,一景多事多情系列,一性多人多事系列,一事变万事系列。当五个系列被学生掌握以后,他们就可以做到:眼睛看到什么都有情感,什么都可选为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文标题和开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彩的开头总是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但这种阅读冲动能否持久下去,还需要有能吸引人的点子和写作技巧。可以说,这些出彩的点子和写作技巧,不但使你的考场作文精彩生动,也巧妙地展示了你的语文素养。下面就谈谈考场作文的几个技巧。一、情景交融思想感情往往很难直接表述。但将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便可化景物为情思,使情和景浑然一体,这就是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满分作文《大自然的声音》中这样写道:晨曦初…  相似文献   

7.
船山诗论以“情与景”的结合在诗中呈现的意象形态为其立论依据;以“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叫含情”为其诗美理想;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而“一倍增其哀乐”为其佳效应,凡此种种,,莫不新入耳目,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匡武 《教师》2013,(10):70-70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真实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只有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以情融情,小学生作文才能充满真情与活力。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导语调动情感、范文引入情感、创景丰富情感三个方面做有益探析。  相似文献   

9.
孙会莲 《甘肃教育》2008,(12):36-36
绿色乃生命原色。要摒弃矫饰,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情实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历练文笔、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就是“绿色”作文的真谛。“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因此,开发学生的“绿色”潜能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抒情散文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如何鉴赏和写好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重点就在于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笔者以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为例,简述这两种表现形式。从而以点代面,分析写景抒情散文情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学习、分析古代诗词,首先应从情和景入手,只有情和景水孔交融的诗,才能算是好诗。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08,(10)
《秋魂》是一篇文字清新、朴实无华的散文。文中没有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大量堆砌词藻。从作文命题来看,你是要通过秋天景色对你的感染,来写秋天的"魂"。这个立意很好,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见物不见人,见景不见情。至少,你把自己摆进去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相似文献   

15.
<正>古典诗词的谋篇布局主要体现在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叙事的时间顺序上,绘景的空间顺序上,以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反结合、抑扬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一、情与景的组合方式诗词贵在言志抒情,无论绘景、叙事,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古典诗词中的情与景关系的章法安排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还可以情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常常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感情,融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的关系如何呢?这是试题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下面重点介绍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的答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景语·理语     
人们都知道,王国维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一切景语皆情语。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都十分强调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那么,景语里是否也有“理语”呢?不能说一切景语皆理语,但至少一般景语里也含有很多的道理,因为情和理本来也是不可分割的,既然景语里有情,那么也肯定有理的因素。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强调景理交融,借景言理。  相似文献   

18.
开栏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情感是作文的生命,它放大了生活中的真善美,酿造出鲜美可口的琼浆,吐露着迷人的芬芳。由此可见:作文唯有情真意切,才能鲜活动人,夺得高分。然而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常常出现下列问题:一是胡编乱造,情感造作。其文内容虚假,矫情横生。二是蜻蜓点水,情感苍白。其文贪多求全,感情平淡。三是空呼口号,无病呻吟。文中的情与事、情与景、情与理,情与人等未能有机地融合,仅靠空洞抽象的形容词和感叹句来表达,给人以虚假感。四是突转无序,令人生疑。情感大起大落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过渡,情感变化过于粗疏,不合逻辑,导致情感失真。"情到深处文自工",作文只有真情打造,才会闪射出诱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以看出,景与情相依相成,不可分离。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对于诗歌中的景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细致研究和分类,强调了景与情的结合,景的形象性,反对单纯的写景,认为情中景和景外是景中之尤,滞景是景中之劣。王夫之的景论是中国古代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