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播工具对人们观念的形成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影视、书刊,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影响最大。因此,为了使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发育期,我们应该指导孩子正确对待影视、书刊中的爱情描写。一、领略作品的内涵意义青春期朦胧的性意识,可使孩子对描写爱情的作品特别敏感,看了又看。但由于孩子思想还不成熟,常常  相似文献   

2.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作品,有很多是关于婚恋的,而婚恋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总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非人性的。非人性的婚恋,表呈形式往往是“笑话”,但这时我们切不可让学生“一笑而过”,而应该在“笑话”之下挖掘出“悲剧”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创伤。以下试举数例析之。  相似文献   

3.
【镜头叙事】在影视作品中,有一类非常特别的镜头,叫作“空镜头”,“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其实“空镜头”的内容不“空”,它是影视介绍环境、叙述事件、刻划人物、传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的观念在与时俱进中进行转变 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作为教育者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对高中生异性交往有充分的认识,要转变教育的观念,对学生的“恋爱”不应该谈虎色变,更不必大惊小怪。,对于教师来说,利用婚恋作品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艰苦的探索。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婚恋窗口去看待形形色色的婚姻恋爱观.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这成了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一部分青年学生走入了影视书刊和人生的误区。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必须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占领文化阵地,搞好校风学风建设,提高道德层次,加强影视书刊阅读的指导和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引导他们走出影视书刊的误区,从而走出人生的误区,做自觉维护人类文明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卫士。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过去中学教材一向视为禁区,认为打开这道闸门,学校教育岂不乱了套?其实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呢?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解读爱情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大量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学生关注爱情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教师只能“导”而不能“堵”,与其让他们朦胧下去,还不如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高中教材里,涉及爱情的作品很多,仅在高二教材中就有二十多处。高中教材如此频繁的出现爱情题材的作品,教者又…  相似文献   

7.
妙用学生教育学生来安县长山中心小学张仁忠有些学生对老师、父母的教育有压抑感,口服心不服,认错不改错。还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强,吃“下”不吃“上”。对这些学生,妙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效果较好。请看下面两个镜头。镜头之一:学生朱广良,人我班时13岁,只要在...  相似文献   

8.
在钢琴教学中,单纯地要求学生“弹熟后再谈音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使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内容的同时,解决技术上的困难,从而使学生逐步达到技术与音乐内容的完美结合,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需不需要爱情教育 ,中学课文该不该录选婚恋作品 ,如何正确进行婚恋作品的教学 ,这已是摆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面前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有些教师认为 :男女爱慕之情本来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情 ,但对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 ,为时过早 ,加之中学生早恋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教师如果在讲台上还和他们“谈情说爱” ,会对早恋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并非这样 ,生理学、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 ,由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 ,中学生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当这种求知欲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的时候 ,他们就把寻找的目光投向社会 ,…  相似文献   

10.
“二拍”婚恋作品固然表现出一定进步的情爱理想,但追踪时代背景,联系作品的叙述倾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表述,其隐舍于字里行间的男权文化视角是清晰可见的。以此观之,主观强调“二拍”婚恋作品提倡男女两性关系的平等,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格调低下的书刊、影视是指那些内容不健康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描写暴力、凶杀、复仇、色情的所谓侦破小说以及这方面的影视。据对我县5所中学18个班级775名初三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从表中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课外喜欢阅读的绝大多数都是上述类型的书刊,而且人数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言情小说阅读者的人数估计还远远不止这些)。上述这些书刊、影视,催人奋进的不多,使人意志颓废、消沉、给人以感官刺激的却不少,以致于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了犯  相似文献   

13.
学会关注     
爱情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过去中学教材一向视为禁区,认为打开这道闸门,学校教育岂不乱了套?其实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呢?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解读爱情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大量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学生关注爱情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教师只能“导”而不能“堵”,与其让他们朦胧下去,还不如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公德”对花季灵魂的拷问:美好朦胧的青春情感,为什么变得这么叫人胆战心惊? 校园里,“中学生恋爱”这一敏感话题无法回避。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用自己的盲目和幼稚,上演了一幕幕充满喜怒哀乐的言情闹剧。其中,个别男生受一些影视和书刊的影响,自私粗野地表达自己一厢情愿的感情,给一些无辜的女孩带来烦  相似文献   

15.
在和学生谈读书体会时,常常有些学生说“这本书我也读了,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精采”等等。理解不深,阅读效果不佳,收效甚微。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正确把握作品,提高阅读效率?陆游作诗强调“功夫在诗外。”那么阅读呢?同样如此,阅读作家作品必定要阅读作家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古人在阅读欣赏时强调“知人论世”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一篇优秀作品都是作者生命的精华,是作者毕生经验阅历和才智灵感交凝而成的结晶,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为什么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一种三边活动,作品、教师、不生形成一个环形。本分析了学作品过程中作品、教师、学生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情境教学,对习以为常的“启发式”进行了探讨,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谈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乡镇中学都藏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是,有的学校却长年锁在书柜里,不对学生开放,许多想阅览图书的学生只能“望书兴叹”。 据反映,有些学校不向学生开放图书的理由是,怕影响学生学好正课。其实,课外读物对学生是很需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图书室向学生开放,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功课,而且还会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作品受到影视改编的关注,原因在于原著的“历史叙事”和“传奇性”易实现影视盈利的目的,“伦理视角”和“民间智慧”降低影视改编难度。严歌苓作品中常有影视思维的渗透,但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亦有得有失,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学不爱读书,除语文课本外很少读课外读物。他们认为“无啥可读”、“前读后忘,不如不读”、“读书占了空闲时间”、“读书耽误正课学习,分散了精力”等等。他们没有读书的乐趣,殊不知,阅读书刊报纸,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和妙趣。一、从阅读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一个人不读书,可以说他知识面狭窄。因为很多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常言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指秀才们读书多,知道的知识就多。单凭语文课本上每年几十篇文章,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阅读书报杂志,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这些知识,无疑是对课文…  相似文献   

20.
读着经典老课文《荷塘月色》,再一次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营造的朦胧迷人的意境之中。回想自己在学生时代读这篇文章时的印象,却已经是一片朦胧了。只依稀记得语文教师当时交给我们的(事实上也是教材编者的意思)十个字——"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而今,我的学生又会怎样认识这个作品呢?他们会喜欢这个作品吗?学生层面的问题暂且不考虑,我又该给学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