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暖人间     
人的一生,不管谁如何标榜自己天马行空独立无羁,他仍然无法摆脱萦绕在他身心内外的一个“情”字。难了乡情短文精品乡愁是把伞余昭昭读完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心不觉已被淋淋漓漓的冷雨浇得微波荡漾。想那烟波浩淼的台岛,厦门街长巷短巷深处的诗人,是怎样倚窗而坐,在年复一年季复一季的冷雨中遥望不可企及的远山,涂抹又涂抹那酒一般烈血一般浓的乡愁。乡愁是什么呢?诗人说乡愁是一枚邮票,是一张船票,是一座坟茔,是一湾海峡,总是两端相距迢遥,维系的则是泪雨浸着的思念。而在我看来,乡愁更像一把伞,一把哪怕愁肠百结,但撑着它就能走出…  相似文献   
2.
官椅     
黄孟文的微型小说《官椅》可以说是对人类文化的痼疾——“官本位”思想和阴暗人性的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人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著名作品,全文约七千余字,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千余字。关于它的内容,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说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描绘了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这里突出了“想像”一词。的确,作者本人是盲人,“三天光明”只是“假定”,自然就须想像,而想像也的确是一位作家的本分。但细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作者  相似文献   
4.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作品,有很多是关于婚恋的,而婚恋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总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非人性的。非人性的婚恋,表呈形式往往是“笑话”,但这时我们切不可让学生“一笑而过”,而应该在“笑话”之下挖掘出“悲剧”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创伤。以下试举数例析之。  相似文献   
5.
读《中学语文教学》(2003.5)上滕世群老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课堂实录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很浓的诗人气息。我在这时充分领略了一位老师深厚的文学修养,诗化的课堂语言,鲜明的教学个性。而细细品味之后,又产生了一些疑惑。问题一:滕老师介绍海子时,对海子及其诗歌所下的断语是否恰当?比如(1)“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  相似文献   
6.
陈鉴霖 《师道》2003,(11):27-2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人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著名作品,全文约七千余字,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千余字。关于它的内容,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说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这里突出了“想象”一词。的确,作者本人是盲人,“天天光明”只是“假定”,自然就须想象,而想象也的确是一位作家的本分。但细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并没有认真地借助想象去描绘“光明的世界”的实景,她所写到的人事物,基本上都是她作为一个盲人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的,我们几乎不能发现文中(…  相似文献   
7.
“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一段精彩阐述。它十分恰当地注解了包括教育对话在内的人类对话之于人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对话也展示了人的精神追求的可能性。“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对话的过程是个体  相似文献   
8.
如今,“人性化”已成为教育领域里一个热门的词,人人都在说“教育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这当然是好事,由原来的只看物(分数)到现在的看人,由原来的只关注“点”(成绩)到现在的关注“面”(各方面素养发展),由原来的静态(只看结果)到现在的动态(关注人的发展过程)。__________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的“浊”与“清”,往往包含极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屈原的那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即如是。不过在本文中,所要阐述的“浊”与“清”与感情褒贬无关。将之对应到历史,指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时期的表现;对应到人物,则指不同的精神状态。而历史的“浊”与“清”和人物的“浊”与“清”之间又有着隐秘而强大的联系。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祥林嫂和水生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讨论历史的清浊和人物的清浊,以及它们之间的那种联系。祥林嫂和水生嫂都是我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且都是旧中国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有着显而易见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一、《山居秋暝》:“空山”———人与物的相谐相忘在《山居秋暝》这幅“山水人物画”中,“山水”和“人物”的关系在王维笔下是相谐相忘的。正因为山水与人物的相谐相忘,我们才能更准切地理解“空山”这个词。也许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有浣女和渔舟,当然就意味着有山野人家,怎么又说是空山呢?”这当然不是王维忽略了他们,那么何以为“空”?众多评论者提供了这样一个答案: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迹,自然就显得空了;另外,山林少有人来,“空山”一词就传递出一种“世外桃源”之韵。这种理解有理,不过我觉得还是未能更深地契合本诗所传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