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障碍,探索发展驱动力关键因素,以加速科技期刊的驱动创新与障碍破解。【方法】 从科技期刊的内容生产、技术融合、市场运营和体制机制设计4个方面入手,分析科技期刊的障碍及内在关联,探究驱动力的突破路径。【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着数量胜于质量的内容生产、被动高成本的技术融合、固化的经济效益思维和体制、机制弊端相互抑制等发展障碍,科技期刊的发展亟需突破以上困境。【结论】 科技期刊可通过差异化思维的运用、平台和用户的双向探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管理体制的重建和奖励机制的扩展,多维联合驱动实现障碍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部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创新评审方式、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从整体上完善评审方式提供借鉴,助力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提升并创世界一流。【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炼科技期刊创新评审方式概念,梳理和总结现有科技期刊创新评审实践特征及现存问题。【结果】部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开展多种创新评审尝试,但目前多数科技期刊在创新意识、创新实践方式以及创新内在激励机制方面仍面临困境,致使创新评审发展受阻。可通过强化编辑队伍对评审环节的认知、提升从业人员创新服务意识,重视关键资源要素积累、强化合作互通共营创新环境,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创新评审实践内在动力等,推动科技期刊创新评审实践发展。【结论】多元主体需要共同参与评审方式创新,在交流与碰撞中提升科技期刊评审水平与效率,推进科技出版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版深度融合下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发展路径,为全面促进新媒体编辑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运用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演绎等方法,从概念界定、职业认同演进、政策激励、评价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新媒体编辑自我提升等方面研究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发展途径。【结果】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认同及发展可通过以下路径得以实现:定义新媒体编辑,界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标准谋求政策确认,使新媒体编辑职业得到认同;通过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业绩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衔接,以及“三个坚守”与“三个突破”自我素质提升等全方位、多途径地推动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发展。【结论】受传统出版思维的局限,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作为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职业,其职业概念和定位尚未明确,地位和待遇与其他编辑不平等,这不利于国家出版融合战略的实施。目前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逐渐得到认同,但其职业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单刊的角度出发,探索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优化运营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做大做强的方法。【方法】以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及其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现状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我国单刊模式发展的现状、期刊规模以及运营状况。借鉴国外单刊运营的典型案例,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发展理念和路径提出建议。【结果】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分为非法人单刊编辑部和出版企业两大类型,其中非法人单刊编辑部数量多、占比高。从经营主体的角度分析,我国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程度较低。非法人单刊编辑部的经营状况欠佳,但其出版期刊的开放获取程度更高。【结论】需要重视中文科技期刊的作用,引导中文科技期刊运营模式逐步走向多元化,实现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走“专家办刊之路”,提升单刊的整体运营能力;坚持走“品牌化办刊之路”,推进单刊深耕细作、做大做强;坚持走“集约化运营之路”,实现单刊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提出我国科技期刊的金字塔分层模型,以期为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健康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参考现有观点,创新地以金字塔分层形式表现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发展路径。【结果】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普及类”“实用类”“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金字塔分层结构,“市场认可度”“学术影响力”的定位分层方式,以及“广种→深耕→细作”的发展路径思想。【结论】金字塔各个层次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应该把每个层次都做扎实,从而保持我国的科技期刊体系的稳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期刊联合办刊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提出由高校联合创建“联合体”以实现高校科技期刊联合办刊的模式,为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在介绍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体模式的初期和未来发展设想,给出了联合体模式初期的结构设置及运作模式,分析了联合体与高校的关系、经济效益分配、用人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结果】 高校联合办刊能改善办刊机制和用人机制,并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通过扩大横向规模,有效解决了期刊“散、弱、小”和同质化问题。同时,在纵向学术经营方面,对打造期刊出版集团进行了探索。【结论】 国家应该减少对办刊的行政限制,大力推动联合办刊社团的发展,同时通过新技术平台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以期提升同行评议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同行评议客观、高效和良性发展。【方法】首先,从期刊的作者、编辑和专家的角度分析同行评议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其次,结合同行评议的目标和需求,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出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的举措。【结果】利用大数据大、多、快的优势,提出构建“广、快、全”的评审专家数据库并实行阶梯式动态管理、建立同行评议专家信用评价体系、健全互动反馈评审机制、完善多元化的奖励机制、加强编辑与专家的协同与沟通等优化措施。【结论】通过采取大数据技术,可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加强同行评议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药科技期刊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方法】以《中国药业》杂志的实践路径为例,分析医药科技期刊在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上的主要做法,总结经验启示。【结果】《中国药业》利用自身在行业和体制上的属性,对内在优化审稿流程、打造传播矩阵、聚焦行业热点等方面加强策划,优化自身经营模式,对外则将服务群体扩大到政府、行业、用户等多元行动主体,通过建言献策、需求对接、科普推广等形式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结论】医药类科技期刊在实现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开门办刊思想、构建多元化格局,要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全流程服务,要深化媒介属性、构建大传播格局,进而不断优化期刊产业结构,推进医药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报》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探索及初步成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进行开放性同行评审提供借鉴和思路。 【方法】 介绍了《心理学报》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上的探索,《心理学报》采用了“开放性同行评审”的一种变式——公开审稿意见。 【结果】 经过充分讨论权衡试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的利弊后,《心理学报》最终决定采用“公开审稿意见”这种“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变式。 【结论】 除不能达到“缩短发表周期”的目标外,公开审稿意见的方式可以实现“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大部分初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查摆存在问题,提出实现路径。【方法】以经济社会领域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为依据,参考出版领域相关成果,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科技期刊出版领域,梳理、归纳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根据我国科技期刊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实现路径。【结果】我国科技期刊已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内涵,但我国科技期刊的实际发展状态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不少问题。要在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实现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有效的同行评议能加速成果出版、学术交流与科学传播。为加快科学交流,我国期刊出版界应改进评审制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基于同行评议的论文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类期刊eLife的最新出版模式eLife assessment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优势和不足。【结果】eLife assessment可实现对现有论文评审制度的变革,公开同行评议内容,恢复作者自主权,实现论文发表后的互动评论和随时修改。【结论】我国的期刊出版业可借鉴eLife assessment模式,尝试对论文评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如适当提升对有争议论文的宽容度,尝试开展开放同行评议,建立论文实时评价和修改机制,探索基于论文质量的期刊评价体系和构建有学科背景的强大编辑团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和研究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为中文科技期刊做大做强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激光杂志社3种中文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为例,从机制体制改革、资源重组、细化分工、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详细介绍期刊集群化和差异化发展中的办刊理念、办刊策略和发展历程。【结果】期刊集群化运作、专业化分工可有效提升办刊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集群化办刊模式可以实现统筹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显著提升期刊集群的品牌影响力,为中文科技期刊提供知识服务、服务学科发展奠定基础。【结论】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可有效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转变“小、散、弱”现状,使各刊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科研信息化引领科技期刊实现“互联网+科技出版”机理的分析与理解,为科技期刊实现“互联网+科技出版”提供理论依据与路径。【方法】 具体描述了科研信息化的三个基本要素“计算、数据、协同”对“互联网+科技出版”的引领作用,进而深度解析“互联网+科技出版”的形成机理与具体内涵。【结果】在科研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下,“科研、社交、出版”之间跨界融合的创新机制正在形成,学术期刊成为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结论】 “互联网+科技出版”的核心理念应该是要不断构建与完善集研究、出版、社交等于一体的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适应与推动科研信息化的需求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ell出版社多期刊投稿模式,系统分析该模式在优化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科技期刊创新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的工作流程、优势和不足。【结果】多期刊投稿模式借助由多期刊并行投稿、多编辑协商、多组审稿人评审、多轮目标期刊簇构建的“四多”流程,提升稿件与期刊的匹配度、丰富作者的投稿路径选择、助力期刊留住优质稿件、优化投稿体验和服务,增强出版集团影响力,但该模式也存在编辑工作量大、浪费审稿资源等问题。【结论】可借鉴Cell出版社的多期刊投稿模式,探索创新我国科技期刊投稿、审稿等出版流程。有条件的期刊可通过打造期刊集群、扩大编辑和审稿队伍、建立一体化出版平台等方式,探索多期刊投稿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陕西省科技期刊改革实际情况、更好推进科技期刊行业转企改制步伐。【方法】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部分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现状展开追踪,按照比例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结果】发现当前科技期刊存在体制格局僵化、经营方式单一、人力资源不足与数字化水平不高等迫切需要改革的现实困境。在分析困境基础上,提出分别通过“坚持‘因刊制宜’的改革目标与规划”、“依靠立体化经营的盈利模式”、“转变人员‘墨守成规’的思维观念”以及“形成‘多媒体联动’的数字化发展模式”等具体改革措施,对难题逐个击破。【结论】希冀帮助陕西省科技期刊在未来市场化改革中占领先机,赢得生存权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三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科技期刊2035年迈入“世界第一方阵”目标的具体任务进行重新审视和预判,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动态调整推进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外科技期刊、科技论文、科技期刊评价成果的系统性发展数据对科技期刊“世界第一方阵”国家(或地区)在高水平科技期刊数量与质量层面的入围标准进行界定,在深入总结现有基础和优势的同时,对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与“世界第一方阵”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距进行逐一梳理和剖析,并对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推进思路进行研判和设计。【结果】必须继续加强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创办和培育力度、持续加大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建设强度、快速推进国内外科技期刊论文等质同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与引导,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办好一流科技期刊的责任制度和贡献激励机制、创新发展编辑人才队伍培养与激励管理思路、深入实践灵活多样的期刊出版市场资本运作模式、稳步推进期刊出版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结论】虽然当前阶段目标任务艰巨,但迈入“世界第一方阵”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三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科技期刊2035年迈入“世界第一方阵”目标的具体任务进行重新审视和预判,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动态调整推进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外科技期刊、科技论文、科技期刊评价成果的系统性发展数据对科技期刊“世界第一方阵”国家(或地区)在高水平科技期刊数量与质量层面的入围标准进行界定,在深入总结现有基础和优势的同时,对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与“世界第一方阵”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距进行逐一梳理和剖析,并对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推进思路进行研判和设计。【结果】必须继续加强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创办和培育力度、持续加大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建设强度、快速推进国内外科技期刊论文等质同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与引导,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办好一流科技期刊的责任制度和贡献激励机制、创新发展编辑人才队伍培养与激励管理思路、深入实践灵活多样的期刊出版市场资本运作模式、稳步推进期刊出版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结论】虽然当前阶段目标任务艰巨,但迈入“世界第一方阵”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新技术应用较少,亟需提升期刊封面设计水平。【方法】 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科技期刊在新技术驱动下的封面设计方法。【结果】 通过研究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与运营模式,完善我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与经营理论。【结论】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应当积极探索新技术,实现信息传播、采编服务、市场经营等新功能,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普遍较差的现状,总结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的经营策略,总结其成功经验。【结果】 通过个案数据分析,总结“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运营思路,为国内学术期刊提供参考。【结论】 运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对微信公众号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重视跨媒体融合与盈利模式构建,整合学术期刊资源优势,提升科技期刊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研国际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探寻我国科技期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向。【方法】 基于我国科技期刊实际、政策导向与专家意见,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现状进行相关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对比。【结果】 明确媒体融合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融合进程中的不足,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方向与着眼点。【结论】 媒体融合具有帕累托效应,需尽早建立科技期刊融合效果评价体系;相较于国外科技期刊集团化运作、立体化网络运营与矩阵化传播模式,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具有自身特色,但融合质量参差不齐、运营管理薄弱;可依据“1个总趋势、5个特质、N个创新点”的思路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