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吊与麻将     
有人调侃说.世界上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京戏和麻将。正如长辫和小脚曾是中国人的象征一样.京戏和麻将也是中国人的象征。当然,京戏与麻将不完全一样.但流行的程度的确十分相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论清廷对戏剧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澈 《历史档案》2003,(3):77-85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朝代,仅就戏剧而言,清代的戏剧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出现了昆曲的繁荣、徽班的进京、徽汉合流的辉煌以及同光十三绝,最后促成了京戏的诞生,也为当代中国京戏的发展准备了优秀的人才。清代戏剧文化的发展,与清廷  相似文献   

3.
中国领导人的业余爱好是丰富多彩的,陈毅喜欢围棋,周恩来精于象棋,邓小平爱好桥牌,毛泽东的兴趣更为广泛,他不仅喜欢听京戏、游泳和打乒乓球,还喜欢打扑克.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看新聞。每天早晨抓起报紙来,一般的情况,总是先看新聞,再看其他的东西。 說起来也不应該,有时看到一些新聞,常联想到过去听人講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說: 在封建时代,有一个县太爷,最爱唱京戏。这个县太爷的京戏唱得怎么样?故事里只用了一件事情来說明这个問題。故事說: 有一次,县太爷过堂审問一个犯人。按那时的法律,这个犯人是应該判死刑的。这个县太爷郑重其事地問犯人:“你願意死还是願意活?”  相似文献   

5.
吴小如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评论家,几十年来致力于京剧艺术的研究和推广,造诣很深。日前,笔者和刘宁博士走访了吴小如先生。吴先生年已七十有六,然鹤发童颜、精神里陈,很高兴地接待了我们。从三四岁开始听唱片算起,吴先生和京戏的因缘已有七十余年。谈起当年事,吴先生颇多感慨,雪泥鸿爪,娓娓道来:1922年我生在哈尔滨,三岁时弟弟出生,祖母和母亲就无压照看我了,便用一张高背、有把儿的椅子把我国起来,又放一架老式留声机和一堆百代钻针唱片,任我摆弄。每天翻过来倒过去就是那几张唱片,反复地听,于是我开始对京戏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听过失、空、斩这段京戏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看过《三国演义》,了解这段故事的人相信并不会少,《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讲的是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没有听从刘备托孤时的劝告,派马谡为大将在街亭抵挡曹操  相似文献   

7.
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在她的一篇题为《我讲几句心里话》的文章里,对要写什么样的新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位外国作家说:“告诉读者几个秘密,你们大概都知道邓小平、万里等人喜欢玩桥牌。你们可知道朱镕基先生会唱京戏?以前新华社香港的副社长李储文是上海京戏协会的主要成员,吊起嗓子来真是不同凡响。万里先生还爱打网球,不要以为他老人家跑不动了,这也是新闻。北京的领导人把你们的生活趣事多说一些,这样老百姓会更感亲切。即使大人物也会和太太吵架,也有不听话的儿女。我们都是人,我们不是神,有血有肉的人,有喜有悲的人。在这…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凡是喜欢欣赏京戏的观众,大概都知道清末民初的京剧名角、须生泰斗、"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但是,他是中国第一部自己摄制的影片的主演者,这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有人说:中国电影明星的"祖师爷"是谭鑫培.  相似文献   

9.
刘浩  胡笙 《新闻前哨》2008,(10):32-33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那长长的画卷缓缓地展开时,地地道道的中国韵味令人沉醉自豪。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艺术胸怀、雍容的大国风度、文明古国的飞速发展,呈现在世人面前。从笔墨纸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琴棋书画,到京戏昆曲、太极飞天,看得人心潮澎湃,终生难忘!开幕式不是之前人们所猜测的那样,中国元素应用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雷振邦(1916-1997)出生于北京,满族人。也许是上天的赋予,他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1928年,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  相似文献   

11.
1942年10月21日,浦江清先生(1904—1957年)在流亡地江西赣州的旅舍中,因夜听楼下歌女唱小曲京戏,于是在夜深时分,挥笔写下了“吴歌则触动离乡之思,京调唤起燕市十年生活,当日何其太平”这样一番感慨系之的话。记录着此种心境的,是浦氏于1942年至1943年间的日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播音员或音响节目制品的表演者(以下简称演播者),自己的声音在听众中留下什么印象是头等重要的了。一个好的声音取决于演播者本人,也取决于录制、广播、接收、重放等通信系统的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不妨回想一下京戏四大名旦黄金时代灌制的唱片,为录制这些节目,当年的录音和工程技术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今天听来音响效果如何?遗憾得很!老唱片未能  相似文献   

13.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是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里的一号人物——杨子荣的著名唱腔,二黄导板。这句唱腔,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我第一次被深深震动,却是1976年8月7日.在唐山。那是我第一次去唐山.听一位姓郭的师傅唱的.  相似文献   

14.
闲时闲想     
实行五天工作制以后,消闲多了。最近听昆曲《牡丹亭》,看张继青、顾铁华二位大家演的一对如花美眷,欣赏他们情感生命的重生和绽放。又读老舍小说:《正红旗下》。两下里这么交叉感受,一些陈年旧事倒浮上心来了。《正红旗下》里,写一对父子应时应景地燃烟花,放风筝,唱京戏,听画眉鸟儿一气唱十几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新闻漫画家访谈录之六 认识李滨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杂家”。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许多高级技艺;他文笔独有风致;喜爱书法、陶瓷,被友人称为“活字典”。后来,当李滨声遇到了漫画.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统治喀拉沁右旗长达30年的王爷旺都特那木吉勒终于步入了他极不情愿前往的另一个世界。尽管他生前拥有数不清的财产,有出身尊贵的福晋,有属于自己的京戏班子,有多才多艺且外貌酷似自己的儿子,还有尚待整理的《如许斋诗集》,然而无情的死神还是向他发出最后的召唤。  相似文献   

17.
何立波 《湖北档案》2008,(10):41-43
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鲁迅对于京戏的评价,不会比地方剧种更高些。有一回,鲁迅看了湖南水灾捐募的义务戏,在台上唱的是龚云甫的老旦,还有谭鑫培的老生,他看了都摇头。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说他自1902年至1922年20年中,总共看过两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口皇口皇之灾”,戏台下是太“不适于生存”了。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的文艺现象,对也算是“文人”之一种的记者来说,应该是或多或少、或此或彼地总要有些接触。因此写文艺报道,特别是写文艺方面的新闻综述,常常写的是眼见耳闻的一种印象。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真容易。这要看怎么写。11月5日,人民日报三版头条刊载的新华社记者袁晞采写的《中国文坛舞台呈现多样化态势》的综合消息,就是这样一篇让读者读来叹服、而记者写来又显得十分洒脱的稿件。这确是一个难写的题目。面对街头琳琅满目的小书摊,面对一个个的国内国外影展,面对或唱京戏或  相似文献   

19.
辛秦 《新闻三昧》2004,(2):47-47
141.有一天,他和我搭档一起去采访。142.他们见面寒暄儿句后,就进人谈话的主题。143.要不断创、改革,墨守成规是不行的。144.学员的想法不同,不能以偏概全。145.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就被石头绊了个跟头。146.张老师喜笑颜开地登上讲台。147.他强词夺理、一点也不退让,倒好像是别人错了。148.敌人又使出花招,然而故伎重演骗不了战士们。149.有谁知道这段历史公案何时才能揭秘呢!150.明天剧院上演京戏《武家坡》。1,1,在危急的情况下,安全员大声疾呼:“小叫”l犯.老友相见,真是谈笑风生。巧3.回到学校,一切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154.她所以文词…  相似文献   

20.
捉错园(五)     
141.有一天,他和我搭挡一起去采访。142.他们见面寒喧几句后,就进人谈话的主题。143.要不断创新、改革,默守成规是不行的。144.学员的想法不同,不能以偏盖全。145.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就被石头拌了个跟头。146.张老师喜笑言开地登上讲台。147.他强词夺理、一点也不退让,到好像是别人错了。148.敌人又施出花招,然而故伎重演骗不了战士们。149.有谁知道这段历史公案何时才能揭密呢!150.明天剧院上演京戏《五家坡》。1 51.在危急的情况下,安全员大声急呼:“小心!”1 52.老友相见,真是谈笑风声。1 53.回到学校,一切又按步就班地进行着。154.她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