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是当代教学实践的应然选择,生命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建构一种生命在场的课堂样态,使生命体验融入整个课堂之中。因此,生命课堂的实践转向应从"特殊认识活动观"转向整全生命教育观,从"认知领域"转向"生命领域",从"知识目标"转向"生命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明玉 《快乐阅读》2011,(12):97-98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数学"生命"课堂的特点是: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课堂中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对话者,"生命"课堂的教学是有生命的教学。本文从课堂氛围、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准确理解生命教育中"生命"的内涵,是关系生命教育成败的关键.生命教育是个大课堂,正确体悟其课堂精神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生命意蕴,使知识学习与人生价值相互贯通,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知能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对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生命课堂",学校要营造人文氛围,创设"生命课堂"的和谐氛围;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生命课堂"的内涵发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生命课堂"的深入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彰显"生命课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巢华忠 《考试周刊》2013,(37):150-150
<正>生命化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化的课堂应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是建立在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课堂。一、生命化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命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1.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董慧蕴 《教师》2013,(18):43-44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把"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作为努力的方向。文章分别从五个各方面对"智慧教师"的品质做了分析说明,又对生命课堂的标志做了五点分析。继而将二者结合,得出智慧教师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前提,生命课堂是锤炼智慧教师的熔炉。  相似文献   

8.
"生命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共同体,是为了师生的发展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对于"生命课堂"的构建需要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批判,更需要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泛化""窄化"等现象,也要克服生命教育"神圣化"和"课程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抓住生命化课堂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特点,从传递生命化理念、教授生命知识和技能、感受和体验生命历程的意义与快乐、培养生命践行能力等多维度来构建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而且这些生命个体正朝着正确的、健康的、全面的方向发展。要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单一说教到注重活动的转变;从封闭式课堂走向学生广泛的生活的转变;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从重视认知到知行并重的转变,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郭文峰 《生活教育》2014,(18):68-69
课堂上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教师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体现生命成长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的含义所谓灵动的生物课堂,就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学会自主学习。叶澜教授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作为最具生命性的事业,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更是基于生命的需求。"可见,生命灵动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意味着教育必须符合人性,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只有成为生命化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只有生命化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才能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共同体现存在价值的舞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见,生命化课堂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和教研员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时,创设情境:王某去县城卖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主阵地,是学生开启灵性,形成正确人生观的过程。新时期,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已经形成。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新兴的生命课堂。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为达到理想的生命课堂,我们应追求"启"、"悟"、"润"、"化"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生命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共同体,是为了师生的发展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对于"生命课堂"的构建需要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批判,更需要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6.
"生命课堂"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的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董丽玲 《考试周刊》2013,(9):177-17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对中学生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是针对重构"知识课堂"而提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两者并非等同的概念,其在概念、理论基础及构成因素上有着诸多区别。"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都"以人为本,以生命发展为目的"、"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因而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互相影响的,这两种课堂理念在促进生命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应该成为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潘阳光 《考试周刊》2014,(95):139-139
让课堂充满活力,让"生命之花"在充满活力的课堂得以绽放,这是课堂教学任务,是教育者的使命。课堂是生命相遇、心心相印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舞台,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快乐园地。转变思想,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前提保证;只有开展平等的师生互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