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细例证“metonymy”、“synecdoche”和“antonomasia”三种英语修辞格现有译名的不科学性,并提出了新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燕卜荪《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中“ambiguity”作为燕卜荪诗学的核心术语而广为人知,并对其后的新批评文论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个术语在中国的译名以“多义”为起始,又经历了“晦涩”、“朦胧”、“含混”、“复义”等多种译名的变迁,体现了国内学界对于新批评乃至整个西方文论的接受现状。本文通过对其译名变迁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各种译名的辨析,最终认为“复义”是目前对于“ambiguity”较为适合的译名,并希望以此为突破点,加强国内学界对于相关文论术语定义范畴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4.
电影片名的翻译应力求达到中国翻译传统中“关注意义,普及审美”的标准。本文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视角对国内外部分优秀电影译名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5.
梁静璧 《文教资料》2006,(17):130-131
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考察明朝末年God三个典型性译名:“天主”、“上帝”及“大父母”。这三个译名采取了适应策略,借用了中国传统儒家观念。文章结合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转向(CulturalTurn)理论和丹尼尔·肖的文化翻译的微观角度,从译语的世界观来分析God这三个译名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CI的两个译名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CI的译名常见的有两个:“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识别”。①实施CI的目的在于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战略”抓住了CI这个概念内涵的主旨,这对于理解CI是有帮助的,但是“identity”一词并无“形象战略”的意思。“企业识别”这个译名的好处是:1.与原文的意思比较贴近:“corporate”这个词有“法人的、公司的”等意思,译成“企业”是可以的。“identity”有“识别、认同”等意思。因此,CI译成“企业识别”跟原文的意思还是比较贴近的。2.这个译名包含CI的内涵,又兼顾了它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这一术语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英语译文,译文不仅混乱,有些还存在明显问题。英美图书馆藏书的书名和学术论文数据库中论文的标题显示,解释性的译名均未形成有效传播,其他译名的传播效果很不平衡。原因在于“太极拳”的英语译名未能实现规范化,多数译名的术语性也不明显。从太极拳及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英语术语的构词规范,taijiquan应该作为“太极拳”规范的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中的仪器、药品种类繁多,性能、性质各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实验仪器损坏,药品变质失效,甚至造成爆炸、燃烧、人身中毒、灼伤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对中学生理科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做到“十防”管理。  相似文献   

9.
日本动漫“ドラえもん”的五种中文译名分别体现了归化和异化以及分译、音译、编译、音译意译结合的翻译策略。结合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对“ドラえもん”中文译名的由来及译名传播效能进行探讨,提出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应该既忠实于它的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又要注重它的关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康德译名的商榷》一文中贺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和主张,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华化西学”。针对当时术语翻译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术语翻译中切实可行的四项原则,并以“先天”译名来例证了他的术语翻译思想。他早年的翻译思想对当今的学术译名的翻译仍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Oxymoron辞格的汉语译名不一,影响了对词格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本文专门研究了oxymoron的诸多汉语译名,如“矛盾修饰法”“对顶”“逆喻”,指出现在学术界对笼统和含糊的术语命名时的无可奈何,认为既然汉语中没有基本相对应的修辞格,就不必套译乃至硬译。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的“麒麟”、“恶那西约”,以及“支列胡”、“知拉夫”、“支而拉夫”、“及拉夫”、“吉拉夫”、“直猎狐”、“奇拉甫”、“吉拉斐”、“知儿拉夫”等音译名,以及“高脚鹿”、“长颈怪马”、“鹿豹”、“长颈高胫兽”、“刚角兽”、“豹驼”、“长颈鹿”等意译名之间的竞逐,从永乐十二年(1414)孟加拉国贡麒麟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持续了大约六百年。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实践,动物译名同样包含着中国人对异域文化的丰富想象,而无论是异化式音译还是归化式意译所创造的新词,一定是包含着关于两种文化不同变化的思想,包含着译者对中西两种文化资源的引述、挪用和占有。本文尝试讨论明清时期不同的翻译群体,是如何通过长颈鹿这一动物不同译名,来寻找能更为充分地传达这一动物的特点和秉性的不同译法。这一艰难的译名命名过程,记录了自然史中长颈鹿这一动物是如何跨越东西不同的社会地理的边界,进入不同的社会文化空间的概念世界,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选择,反映出译名究竟是采用音译还是意译,都是对西方动物知识在中国本土化历程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对于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关键概念“Dasein”,目前学术界已有很多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译名,但都不够准确。“Da”既非“此”,亦非“彼”,而是“存”。汉字“存”与德文“Da”具有生存论上的一致性。“Dasein”及其中文译名“存在”在语言实践和哲学发展中经历了相似的命运。“Dasein”的汉语翻译可以越出海德格尔哲学之外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性。“Sein”应另作他译。  相似文献   

14.
论俄语法学术语译名的依据问题──五评《大俄汉词典》法学术语的译名谯绍萍笔者在“简评”—“四评”中曾就《大俄汉词典》(以下略作《大俄汉》)中82个法学术语的译名提出了粗浅的修正意见,本文拟就俄语法学术语译名的依据问题略述一下浅见。俄语原文词典可分普通词...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可是中文网站在翻译编辑外文新闻资讯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译名不统一的问题。本文着重查证一舰船名称,以期让各界——尤其是新闻网站——更为重视这一现象,统一译名,促进信息和新闻传播。针对类似舰艇译名及其它新词汇,应由外语工作者、主流新闻网站和相关行业专业人士一起研究其含义,在约定俗成等原则下加以翻译.并由类似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权威机构审定,尔后收集整理并公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Brainstorming这一英文术语含义的基础上,认为国内目前有人直接将该词直接借译为“头脑风暴”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建议学术界最好采用“集思广益”作为该词的学术译名。同时,本文还对“头脑风暴”这一译名的出处作了简单的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关于“哈萨克”汉语译名的考释研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由于历史漫长、文字资料缺乏、族名更迭频繁、记录千差万别、民族高频度融合、长距离迁徙及研究不够等因素,使得“哈萨克”这一族名的语义、语音、文化背景以及与历史上汉文典籍中的有关名称有无音变关系的分析扑朔迷离。本文就汉文史料中与“哈萨克”族名有关的字词加以分析,认为“奄蔡与阿兰”是同一族名的别称,“阿萨、曷萨、葛萨、可萨”为“哈萨克”的对音,属同一族名,“乌孙”则有待于再研究。族名考释研究对促进哈萨克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代文献中,关于"犹太"的译名有多个:术忽,珠赫,主吾,主鹘,朱乎得,竹忽、术忽特、诸乎得,斡脱,攸特,等等。它们均来自"犹太"一词的希伯来语单数的拉丁字母拼写形式Yehudi。"犹太"这个译名是比较晚出的。如果要重新选择新的译名,我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命名和译名的角度说说“逻辑”的由来,以图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逻辑”这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名是一张文化名片,也是城市公共场所标识体系一部分。多数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把校名译法进行了规范。对“职业技术学院”译名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对于校名译名存在地方标准、学校译名和教育部高校名单译名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这种差异性并反思地方标准的译法后,认为地方标准应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话,把通名分级泛化翻译,有助于校名翻译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