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每一门语言都是由大量的词汇构成的,要想研习某门语言,首先要习得一定量的词汇,才能掌握该门语言的使用规律,学习时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语言,要想尽快达成二语词汇习得目标,必须建立在汉语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本文将论述二语词汇习得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
汉语与英语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前者允许零主语的存在,而后者不允许。在以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二语习得研究中,零主语(null subject)现象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时的句子主语缺失现象以及母语水平对主语缺失现象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零主语语言)的中国大学生在起始习得阶段由于受母语参数(汉语主语结构)的制约而倾向于省略主语,但随着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最终会习得目标语(英语)参数,不再受母语参数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迁移是一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Ellis,1994,2006)。在学习外语前,语言学习者已经长时间的使用了母语,并且非常熟悉母语的各种语言规则,所以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因此,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一、语言迁移在第二语习得领域,语言学家发现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语言迁移就出现了。语言迁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批评动态的过程性入手,指出英语中动词的进行体应当具有添加于过程之上的时限特征,而这种时限特征是其最本质的体义实质。动词内核的时间间距是进行体在不同语境中体现或衍生其他含义的前提和保障。文章接着选取语用功能中的三个典型倾向作为实证性因素来核实时限性的边缘辖域覆盖状况,从而说明前一论断的准确无误,同时探讨了进行体的体义实质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分布和指称有许多不同之处。在Chomsky的约束理论框架中,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区别也很大。本研究采用横向实证调查,描述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情况,参照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考察母语知识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两组撒拉族双语学习者三语习得的实证分析,本文获得以下主要结论:一、撒拉族平衡双语者在三语习得上比非平衡双语者有明显的优势.二、英语为第三语言的撒拉族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和汉语的双重影响,但汉语对三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母语对三语的影响.三、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对于母语、汉语、英语分属不同语系的撒拉族三语习得者,对三语学习影响更多的是负迁移而非正迁移.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研究以及外语教学实践充分说明第二语言习得的时体习得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尤其是当两种语言差别较大时更是如此。因此,对英汉这两种差别较大的语言类型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现在完成体和汉语完整体,探讨英汉"现在完成体"的共同之处,为英语现在完成体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以(苗汉)双语学生为实验组,(汉语)单语学生为控制组,主要考察苗族学生的母语和二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苗族学生在英语辅音习得的过程中,源语言的选择主要来自第二语言而不是第一语言;学生母语和二语能力影响着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水平,研究结果验证了国外三语习得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是近十年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三语习得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探讨母语(汉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语调习得的影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英汉类型学的差异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运用翻译任务和可接受程度判断实验方法来探索中文的主题突出结构在习得英语过程中对学习者中介语的影响。得出3个主要结论:第一,学习者的中介语受到他们母语的影响,存在很多主题突出结构特征;第二,由于中介语渗透性,学习者的中介语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渐由主题突出发展为更符合目标语的主语突出特征;第三,可接受程度判断测试部分证实在语言知识层次,汉语的主题突出结构不会迁移到中介语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或二语)水平,很多国家降低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这种做法和神经科学关于双语者二语习得起始年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关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二语习得者其二语大脑加工模式类似于第一语言和母语单语者,而晚二语者的二语加工有激活脑区扩大、激活水平提高的倾向。早二语者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者的二语水平。让学习者在较小的年龄接触外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汉语是外语教育低龄化的受益语言,覆盖低龄学习者,帮助国外解决低龄学习者汉语教学师资问题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内容。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要加强针对低龄儿童的教学研究,建立低龄儿童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机制,以顺应国外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一 《海外英语》2011,(14):338-339
韩国语、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韩国语是粘着语,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孤立语。三种语言在表达"现在完成体"这一语法范畴时,表现手法有所不同。韩国语和英语是通过动词词尾的变化来表现其现在完成体的特征,而汉语是通过在动词前后加助词或副词等词汇手段的形式体现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王艳强 《海外英语》2011,(12):343-345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但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将注意力放在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上,关注第二语言对母语影响的却不多。实际上,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第二语言中的某些语言形式会向母语迁移。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其头脑中原有的汉语IP外名词性结构知识受到了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证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语"时""体"兼具,汉语则无"时"有"体",这一语际差异或是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时体习得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借助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通过组间对比及高水平组个案剖析,考察其时体习得偏误的表征特点,探究这种偏误产生的跨语言因素及其对英语时体教学的启示。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时体习得偏误与其母语的时体特征间存在因果关系,其根源在于英、汉时空特质的差异性。这一认识对我国英语时体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迁移是影响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习得过程中,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习得的效果,其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汉语和日语都用汉字,因此汉语词汇的存在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习得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正迁移,但是也产生了不小负迁移。  相似文献   

16.
王婷 《考试周刊》2013,(12):74-75
人们通常把语言迁移视为一种跨语言影响,即目的语与习得语之间的语言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从跨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汉语母语思维及习惯用法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尤其是母语负迁移导致学生写作中出现各种错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避免和有效地克服母语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理论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通过分析学生的英语作文,可以发现母语是如何对二语学习者产生负迁移影响的。该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收集的英语专业低年级组30名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词法、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错误类型,旨在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汉语动词的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产生明显的约束和影响。这种约束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法的形式和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动词在时间分类上的研究情况,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动词出发,探讨动词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的约束和影响。时间特征对动词进行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词在进行体的表达方面受其时间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动词进行体的语义也受到其时间特征的影响而发生语义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二语习得是指课堂上或课堂以外,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学习。在二语习得中,母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分析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并从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母语学习策略,以期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正迁移推动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研究和探讨母语负迁移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语用失误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及成因,并就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