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探讨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多渠道的方法,矫正学生自卑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体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矫正教育社会化活动,减轻抑或消除罪犯监禁心理和行为,增强罪犯刑满释放后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根据我国刑罚执行特点,从监狱内社会化矫正教育和监狱外社会化矫正教育两方面入手,对社会化矫正教育的基本含义、内容和形式、拓宽途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把握,容易产生朗读错误。教师应积极采取办法,帮助学生矫正错误。在实践中认识到,采取提前、及时、延时等矫正方法,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矫正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牲的神经症,其有生理,心理二个方面的表现,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有心理,遗传及环境等方面的诱因,本列举了五种预防,矫正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反馈的主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1)备课时充分估计;2)上课中勤于捕捉;3)板演时注意收集;4)答问中随机提炼5)作业里逐一分析;6)阅卷中仔细归类;7)讲课后及时小结。复习时注意强化矫正的主要方法:1)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2)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3)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4)差生问题分层矫正,优生问题点拨矫正;5)特殊问题特殊矫正,综合问题对症矫正。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反映了现代刑罚“报应主义”向“目的主义”的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但社区矫正工作在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法律程序、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缺陷,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谈话、观察等多种方法,探索儿童问题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对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和措施,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复杂环境及个体的交互作用,出现了一些问题生。本着重阐述了其心理特点,并提出了一些矫正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市场失灵的含义、类型及其原因,重点分析了政府宏观调控对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人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亲身经历,对不同类型,不同家庭背景,成绩不佳,学习不肯用功,纪律松懈,人际关系紧张,人生坐标容易偏移的学生观察教育发现,只要找准原因,方法得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恒,循循善诱即可以及时矫正他们偏离的人生航线,唤醒他们泯灭的心,激发他们火一样的热情,指引他们向着人生充满阳光的大道前进。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预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预测结论是正确适用社区矫正和执行社区矫正的基础。文章在考察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矫正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预测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保障环境公平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中心任务吗?有,就是实现环境公平,从我国来看,保障环境公平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已经具备初步的政治,经济,化和法律条件,要更好地保障其中心地位主要靠加强法律条件,还应严格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3.
不良品德学生的心理特征、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湖南教育》2002,(13):23-23
一、不良品德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所谓不良品德是指一个人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重大道德过错而又尚未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心理特点:一是道德是非观模糊甚至颠倒。他们对诸多“勇敢与鲁莽”、“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认识不清,在道德思维水平上往往低于一般学生。二是道德情感消极。他们往往缺乏正义感、是非感和荣辱感,爱憎不明,善恶颠倒,感情用事,情绪不稳,好冲动,对于帮助教育他们的老师同学表示怀疑、疏远,甚至仇视。三是道德意识薄弱,缺乏自制力。有的学生虽有…  相似文献   

14.
汉式英语是一种不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它是受汉语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不地道的英语。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有比喻不当,语序套用,措词不准等,其纠正方法主要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多听对外广播,多看英文报刊,多写英文文章等。  相似文献   

15.
李笙清 《家长》2010,(4):15-15,19
女儿自小就聪明乖巧。上学后,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往往一点就透,这让平目里十分忙碌的我和妻非常省心。  相似文献   

16.
犯罪引发于文化冲突,终结于文化调适。社区文化既是实施社区矫正的门槛,又是促使犯罪人由犯罪人格向社会人格回归的酵母。社区矫正应从文化接纳入手。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人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刑罚理念,加强相应的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提倡人文关怀,为服刑人员设计共性与个性相兼顾的行为规范,整合构建开放、和谐、互动的动态文化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本对中学生自卑心理进行了剖析,指出,教师对自卑感强的学生可以从认知矫正和行为训练两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卑,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行相关的日常行为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建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张凤 《广西教育》2014,(1):18-19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年轻热情、朝气蓬勃,是教育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为师的第一步,师范生如何在教育实习中掌握规律、积累经验,走正、走实为师的第一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年轻教师?作为多年担任音乐教育实习工作的指导老师,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朱荣贵 《职教论坛》2002,(22):52-52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等及其次中等以上学生几乎都进入了普通高中,进入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四、五类苗。学习差生、品德差生、行为差生是职业学校现阶段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由于这些学生相当部分人在初中时经常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责备和贬抑性的评价,他们普遍产生了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当他们带着陈旧的心理缺陷来到职业学校后,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或被遗弃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消极、精神萎顿,思想政治上不求进取、学习上不求进步、生活上自由散漫。这种自卑心理,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它会毁掉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3、错误的教养态度与评价方式。 大量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表明,中小学生自卑感的形成除了自身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成人对他们所持的错误态度与评价方式。主要表现在: (1)父母在言谈行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民主和谐的交流气氛和关心爱护的精神满足。 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和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总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遇事非但不跟孩子商量,还往往要设置许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清规戒律,孩子稍有不从或不合自己的要求就不问清红皂白地予以指责,甚至打骂体罚。这种居高临下、缺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