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健康被确立为体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体育学将从对健康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体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体育学选择了健康作为研究体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健康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体育活动。由此出发,体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健康的方式,成为一种以健康实践为底蕴的体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体育学是批判的体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健康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体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体育学,它追寻的是为体育世界中理想健康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意味着教育学的思考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切入教育现象的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学也确立了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核心底蕴的教育学。这里显现了两种具有互动性质的过程,即把教育学放到生命的视野之中,把生命放到教育学的视野之内。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涛 《山东教育》2004,(35):62-63
生命: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把生命作为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意味着从教育的本原上去观察、理解和思考教育的现实与未来;意味着教育学的思考从生命出发,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或视域,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  相似文献   

4.
把生命作为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意味着从教育的本原上去观察、理解和思考教育的现实与未来;意味着教育学的思考从生命出发,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内涵以及建构,是一个值得反思和批判问题。因为无论是在生命内涵,理解生命的方式,还是在以之为核心的教育学体系上,都存在诸多疑问。根本上讲,“生命实践”教育学对待生命、实践的态度远离了二者的真义,从而使“生命实践教育学”成为“技术教育学”。  相似文献   

6.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内涵以及建构,是一个值得反思和批判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在生命内涵,理解生命的方式,还是在以之为核心的教育学体系上,都存在诸多疑问。从根本上讲,“生命实践”教育学对待生命、实践的态度远离了二者的真义,从而使“生命实践教育学”成为“技术教育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独立以来,以服务于现代工业生产和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为旨趣。在获得数量和效率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生活性和文化批判的品格。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学在学科建设上仅仅关注学科逻辑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漠视多彩的教育现实。教育学应恢复它的文化批判本性,走向实践、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独立以来,以服务于现代工业生产和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为旨趣。在获得数量和效率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生活性和文化批判的品格。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学在学科建设上仅仅关注学科逻辑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漠视多彩的教育现实。教育学应恢复它的文化批判本性,走向实践、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9.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内涵以及建构,是一个值得反思和批判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在生命内涵,理解生命的方式,还是在以之为核心的教育学体系上,都存在诸多疑问。从根本上讲,“生命实践教育学”对待生命、实践的态度都远离了二者的真义,从而使“生命实践教育学”成了“技术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给师范生一个分析逻辑的知识体系,而是通过教师的经验、学生的体验展示给师范生一个生动的教育生活世界。公共教育学课堂就是帮助师范生叩问教育的意义,寻求对教育意义的整体理解。从现象学和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建构高师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学意向。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身的知识内在逻辑和学科规训制度,教育学正是在二者的共同运作之下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学学科规训的产生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为使教育学学科规训得到高效性发挥,应加强对于教育实践场所、教育实践方式和教育学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科学抑或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是教育学史上的经典论题之一。围绕这一论题,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和文化语境,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总体上,“科学”指向“知”,追求符合教育事实的规律;“艺术”指向“行”,探寻指导教育实践的规则。因此,两者的对峙实质上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理论”的分野。随着教育学作为统一的知识体的瓦解,“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论题面临着前提性的困境,但又由于其对教育学发展路向的暗示,获得了在现时代的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虽然教育学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和学术贡献,但总体上讲教育学具有较低的理论品性。教育学自身堪称形而上学,它基于先验概念所构建的教育理想国是脆弱的,只是一个排他性的理论空壳,其中充斥着大量理论伪问题。教育学不是学科理论,充其量只是从教者的职业指南。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因为教育学既不能帮助从教者实现有效的教育行动,也不能帮助从教者理解教育行动本身。以教育主张、原则、方法、模式表述的只是教育学者的主观建议,以它们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属于私人教育学,还没有经过主体间理性的洗礼而演变成理论。把教育学看作是教育智慧或艺术的学问,或多或少是恰当的,因为它表现出了低理论水准和高实践水准的特征。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标志是独创的知识体系,教育学学科问题真正的追问是教育学到底独创或能够独创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由于没有创新知识因而还没有成为学科,当然人们努力构建的教育学体系自然也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研究存在着本体神话与科学神话,教育学者因而苦恼于教育学科性质的界定以及教育实践中隐藏的教育规律的探寻。随着对追寻确定性信念的质疑,教育学研究的固有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出与实践的疏离。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之学”.其真正价值在于解释实践而非指导实践。解释力是评价教育学研究的基本价值尺度,而多样性的解释也隐含了不同的价值立场.需要包括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教育学者在内的实践者根据实践逻辑作出相应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的本质就是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的要旨就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和研究规范。科学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应包括:确定教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给出一个假设性的教育定义,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建立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体系,这是由一系列实质性假设组成的,以解释和预测教育现实。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曾是教育科学体系当中一门显学。但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多年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尤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定义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破了我们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些教育学范式,并对许多基础性的教育概念提出了疑问。近年来探讨教育学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赫尔巴特之后,教育学自身的"裂解"及其与其他学科或主动或被动的交叉,在促进教育学从单数到复数膨胀式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维系一种"普通教育学"相对稳定的"公共话语空间"变得越来越艰难。迪特里希·本纳试图接续起源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他从对人类实践的分化与非等级关系入手,探讨了教育实践自身的逻辑;从行动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教育理论、教养理论和教育机构理论的分歧与关联,区分了管理、教学和代际行动等三种教育行动的具体方式。本纳对德国普通教育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有可能为当前庞杂的教育学科群重构公共的话语空间,重建由赫尔巴特所开创的普通教育学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