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CDIO理念为指导,以某工程院校为实验对象,在该院校的3个班级实施一年的大学英语项目实践教学法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院校大学英语项目实践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工程类学生英语基本技能和职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学院"塑料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以面向工程实践与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法。本文提出从教学进度、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导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将模具设计的相关理论和课程设计过程相结合,以项目为案例,组织教、学、做一体化。为达到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引入CAD/CAE技术和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建立了注塑模课程设计项目库,并制定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计操作流程,以达到与培养企业需求相一致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编问卷对全国102所高校的2015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表明:75.6%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认可当前的教育服务质量。学习过程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导师指导、合作培养单位、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均显著影响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且相关性较强。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满意度低,对实习实践场所的不满突出,“双导师制”存在三分之二缺口,合作培养单位较少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学习结果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提升较小,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度、职业与期望的匹配度以及收入的期望达成度的满意度略低于平均职业发展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项目导向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对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进行阐述。结合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计6个教学主项目和8个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实施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回归工程实践"的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兴起,加强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探索能力开发模式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探讨的欧林工学院是美国一所新建工科院校,它以其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和颠覆性的教育方式培养杰出的工程创新者,成为全美乃至全球关注的工程教育改革典范。欧林工学院大力推广基于项目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以跨学科、重设计为特色,重建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可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示范。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清华大学提出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式、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建设理念和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发挥校企双导师和多学科导师组作用的论文工作指导思想。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培养方案体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运行机制采取项目运作方式和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该文探讨了实验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并以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为例,介绍了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团队组建与协作、交流沟通、主动学习、设计、判断力、机会评估与发展等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环节教学实践,学生获得了创新创业所需的部分核心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程类实践项目及研讨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实践项目和课程设计、实施以及考核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面向能力培养的模块化、层次化实践项目和研讨课设置方法,面向过程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模块化实践项目和研讨课实施方法以及面向过程管理的累加式、重能力求创新的考核方法,研究"面向工程、过程管理、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工程类实践项目和研讨课实施和考核方法,以期对工程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形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灯具设计》是高职院校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在课程整体设计上,以台灯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四个子任务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技巧.项目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是本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1.
潘磊庆  张伟  屠康 《科教导刊》2020,(3):66-68,180
本文对食品工程专业背景,研究生培养方案,社会认可度等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当前情况下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实际出发,围绕高校供给侧教育改革方针,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团队实力,提高硕士实践能力,学习发达国家高水平培养模式,基于供给侧理念,构建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综合素质,使其符合市场、企业、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工学并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模式之一。运用"工学并行"的培养模式指导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训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新世纪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是目前教育改革中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不同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大学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很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课程体系的优点,针对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现有的工业工程专业硕士教学体系培养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工业工程硕士的培养体系,发现有必要重新对工业工程专业型硕士教学体系进行系统性规划与设计。基于OBE教育模式,通过明确人才培养要求:空间复合型和纵深应用型,针对性地提出新增“互联网+”新课、优化集成传统课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三元体系,突出体系的两个核心驱动:理论课程和产业实践,推出一体化评价模式,构建“一体两核三翼”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老三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业务规格的需要,因此,改变“老三段”的传统模式结构,改变以课程为基准的旧模式,改变单纯学历教育,已成为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文探讨了汽车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三个改变”与“三个采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材教法》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对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专业化体育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探讨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主要在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改革学习方式和课程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国家"军民融合""双创"对工程人才需求,基于OBE理念指导下兵器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对兵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构建展开研究。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类专业实践教学为对象,研究了兵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从国家和行业需求、学生主体和完善评价体系与持续改进等方面开展,为构建OBE理念下国防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及其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而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必然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进行工作情境设置,以明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其目的在于使职业教育培训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发展中注重工艺流程过程的需要,以及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了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专业,改革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其主要方式包括: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珠宝学院理事会,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等。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岗位需求、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内容。给排水专业通过加强课程体系设计、更新教学科目和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多元考核方式等探究专业课程改革路径,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实现专业建设由传统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