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文艺学研究生的培养为例,指出研究生读书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样读".阐述了研究生阅读经典的基本原则:有兴趣、有目的地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读;理论经典与文学经典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及文化的一种方式,应重视阅读,尤其名著阅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最重要部分之一。初中语文名著教学要遵循三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回归原著原则,学以致用原则;而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应该做到五个结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自读和导读相结合,阅读和练习相结合,文本和视频相结合,读书和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按纲阅读;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过程的三步抓;使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做好阅读反馈,检查阅读效果,这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讲阅读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积累,对学生语文学习和文化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与集中阅读相结合、阅读积累与展示交流相结合、开展古代诗人专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与积累的习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淀底蕴、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那么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整本书阅读究竟有哪些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谈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一、立体推进:"共读"与"漂读"相结合,辅导与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产生互动性和建构性的过程.班级读书会的"读"不需要像课内阅读那样"透彻",但也不是随意浏览,它要求学生用心去了解与吸收书本的知识.这个学期我尝试与学生一起开展"阅读整本书"的班级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7.
张振春 《学周刊C版》2019,(18):131-13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多种读书活动,教师还要起到示范作用,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不但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现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执笔如下:一、与教材相结合,帮助学生吃透教材,开拓思路,探索读书方法,提高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生读书时,我引导学生用笔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请教他人。  相似文献   

9.
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营造和谐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等方式入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在教学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侯建多 《甘肃教育》2014,(23):101-101
正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活动。1.举办各种类型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  相似文献   

12.
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发、光大每个孩子的智能特长提供了依据,而"主题性阅读"则以阅读的方式将这种理论演绎成真实的校园风景.建设北大街小学的"主题性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智能特长,选择阅读的主题,进行指向性阅读,学生通过读书以及参加系列读书延伸活动.将自己的特长智能打造的更加出色."主题性阅读"和系列读书所创设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爱上阅读,从而将阅读欣然悦纳为自己美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参加读书活动时,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明确指出:"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大力提倡深阅读和经典阅读. 为推进深阅读和经典阅读,笔者认为,在读书全过程中,提倡抄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与抄写形影不离,使抄写成为深阅读的伴侣.  相似文献   

14.
徐颖 《考试周刊》2008,(24):150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得信息;读书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取精神营养:读书能发展人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而这一切都得由读者自己去理解、感受和体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这对于现行的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它更加强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自由的空间,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阅读,是教育的根本职责.科学有效的引导需要注意"六个结合":"主食阅读"与"副食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相结合;"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相结合;"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相结合;"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悦读"和"啃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相似与互构》是高万同先生的著作,他在书中多次谈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研读相关内容,我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更深的认识。"下笔如有神"非"读书破万卷"之必然结果"阅读万能论"认为:只要多阅读,就一定能写好作文。然而,读了不少书依然不会写文章的大有人在。怎样摆脱这样的困境呢?1.摒弃"再现性阅读",坚守"表现性阅读"。《相似与互构》指出:"现代阅读观摒弃被动的‘再现性阅读’,主张积极的‘表现性阅读’。"不少学生好读书,但不求理解,只关注情节、内容,这是"再现性阅读"。  相似文献   

17.
整本书阅读和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但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堪忧。笔者所在学校的"畅享·拾萃"整本书阅读等级评价机制将阅读的一系列量化评估、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等定性评估相结合,以"畅享·拾萃"整本书阅读一周记录袋为依托,与学校的"读书节"各项活动、书友会沙龙活动互为补充,为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整本书的氛围,让诸多学生从阅读的成功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相互依存、互补的技能。阅读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酷爱读书、写作。传统的语言教学,重阅读轻书写、读写分离是普遍现象,许多教师忽视了阅读和写作的语言学习的原则。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同时有意识地使教学写作与教学阅读结合时,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肯定会提高。  相似文献   

19.
"快乐读书屋"是围绕主题单元设计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近年来,我利用"快乐读书屋"引领学生快乐阅读,使学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小西湖小学是南京市"书香校园"之一。校本课程《心智阅读》以指导"阅读经典"为切入点,使儿童心灵更加灿烂、美好、幸福为价值,努力将儿童引领至一种喜欢阅读的状态,使爱读书、会读书成为校园生活的风尚。学校通过创建"我的读书成长记录袋"、班级读书博客、"我的读书生活"个人读书博客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及时地倾诉、交流读书的收获,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享受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