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开始,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明确增加了对分析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考查;文本方面也扩大了选择空间,更关注现实,更关注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前沿话题。命题特点变了,那么解题方法应该由局部简单比对信息向综合深层理解比对文意转变。而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应该回归论述类文本的真阅读,才能应对高考。  相似文献   

2.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一道题。题型全是四选一的选择题,每一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摸索出了这样一种答题思路:一读——二找——三判断。读分两步:读文本,读题。读文本宜用速读法。考生读完考卷所给800字左右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连仓 《新高考》2011,(1):15-16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题目。这种题之所以难,主要难在题型和答案设计上。典型题型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在答案设计上,每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用许多批评者的话说就是在搞弯弯绕、搞文字游戏,考生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因此,在组织学生复  相似文献   

4.
谢灵峰 《教学考试》2023,(46):49-53
<正>一、全国甲卷试题微观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厚植家国情怀,延续考查风格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注重厚植家国情怀。2023年的文本选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此文出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第五部分。经删改,文章列举了诸多考古发现、论证了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这有助于考生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的信息的能力。第2题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3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或者据文推断。  相似文献   

5.
吕薇薇 《现代语文》2013,(12):156-157
2013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又有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要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及各市模拟考题中,这种题目并不鲜见,一种是解析全文思路,如2010年论述类文本《谈静》中的第二题,2011年论述类文本《捧与挖》的第二题,2012论述类文本《笑的价值》中的第二题,都考到了解析全文思路这种题型。另一种是解析某一段的论述思路,这主要是在省大市的模拟中出现,如2013年徐州、宿迁三模《做人和做事》的第二题,徐州市高三一模的《谈关公文化的“义”》中的第二题,无锡市一模《报恩于万一》的第三题,苏州市三模《被废黜的国王》中的第二题等等。二者并不矛盾,只有在弄清楚局部思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  相似文献   

6.
<正>解题,需要科学高效的解题思路,主要涉及智力因素;答题需要权威明确的答题规范,主要涉及非智力因素。下面以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乙卷)为例,讲一讲高三语文统一考试的解题思路与答题规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一读,根据文后括注,结合文本初读,明确论述话题(对象),锁定中心内容抓住主要概念。2.二读,根据试题中集中分析文本内容的题目选枝,如,第二题题枝,结合文题、论证结构,划分层次,概  相似文献   

7.
吕可 《成才之路》2013,(14):54-54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归纳出2016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主要有筛选判断型、探究概括型、陈述理由型、阐明观点型等四种,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答题方法指导.分别对叙述类非连续性文本、说明类非连续性文本、指示类非连续性文本、描述类非连续性文本及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对应的阅读能力层级要求和阅读策略进行阐述.提供了三种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近些年来,高考语文考试试卷中增加了一些论述类文本的考题比重。高考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标,这个考题特征就要求我们遵循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的设题思路与解题规律展开应试指导,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为学生实现高考成功,考入理想学府做好准备。本文将从展开速读训练,引导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与文本内容的解题能力;审视题干信息,观察选项内容,初步排除不当选项;专项训练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三个角度分析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的有效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0.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论述类文本基本内容,往往从结构入手。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快速把握文章结构,筛选相关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三维阅读法。  相似文献   

11.
<正>打开一份高考语文试卷,首先跃入考生眼帘的便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俗语有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否顺利拿下这至关重要的开局九分,着实关乎整场语文高考的得失成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明确做出了如下规定:"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方明 《新课程研究》2016,(4):113-114
由于"文学类文本突出‘情’,论述类文本突出‘理’"的文体特征,加上近年来高考命题又有偏重理性思维的趋向,所以,论述类文本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有"一统江湖"的趋势。筛选概括题又几乎成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题型之一,虽说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但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然而考生作答时却经常出现审题不清、遗漏要点、取舍不当、概括混乱、无文本意识等现象,基于此,教师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强化筛选概括题的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论述类文本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备这个能力。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都出现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认真研究近年来多地的高考试题,从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来看,大部分试题都出得很好,文本难易合适,设题科学严谨。但也有少量题目,不符合教学实际,超出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考查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14.
吕可 《成才之路》2013,(2):21-21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握这个"情",现在提出以下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一种可称之为“拓展题”的新题型悄然出现.这种新题型从形式看,由文本之内延伸到文本之外,加大了题目的容量;从内容看,用文中理论去衡量具体个例,拓展了思维空间;从实质看,由筛选整合到实际应用,提高了能力要求.拓展题无疑是一种能够体现高考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好题型.  相似文献   

16.
一、整张试卷结构特点跟其他省市不同,江苏2008年新高考为文科考生设计了加试题。必考题和选考题的结构也和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新课程卷不同,2008年江苏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选材为文学类文本,而非论述类文本。四省区选考题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最后一题均为探究题;江苏在选考部分将用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且均不设探究题,而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调整至必考的文学类文本中。所以,江苏考生毋需在选考部分进行探究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7.
吴宝珠 《学语文》2014,(3):50-51
现代文阅读题共有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等内容,在当前试卷结构下,占9+25=34分值。下面我们分别概述各类文本阅读的备考指导。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主要是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而提高筛选信息的准确度就是准确确定筛选区间。因此,要训练快速确定筛选区间的能力,以此来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高考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最突出的变化是将论述类的文本定为必考,丽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本定为选考,实际上分出了三种文本的主次地位.同时,论述类文章阅读放在必考内容的第一项,强化了它的地位.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对必考的现代文阅读(论述类)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取消第三题的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想象类题型的考查,代之以关注文意本身、是否符合文意类题型的考查,强调论述类文章观点和材料统一的文体结构规律的考查等.  相似文献   

19.
<正>无论是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还是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们都会遇到论证方法这个问题。而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又是学生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就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对此加以区分,期望能对那些被此类问题困扰的莘莘学子有所帮助。首先说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论述类文本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议论文写作中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之"摆事实"说的就是举例论证,即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它的好处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  相似文献   

20.
答好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高考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目的,侧重于让考生了解这些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方法,主要是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而不是去了解、掌握文本中的专业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