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课时:想象画意促表达一师生交流师:请问你们老师姓什么?生:我们老师姓"杨"。师:我在来的路上琢磨,五(4)班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模样呢?我写了一个片段,大家看像不像你们的老师。出示:__老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环。生:(高兴地)很像我们的杨老师。师:是对杨老师哪方面的描写呢?生:头发。师:把"杨"字带进去自由读。(生读)师:一段文字中往往有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句子中往往有关键的"词语"。这段文字中关键的句子是哪  相似文献   

2.
一、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基础上,产生"度"的概念师:同学们,哪一个角最大?为什么?(如图1)生:角3最大,因为角3的两条边叉开得大,所以它最大。师:现在哪个角最大?为什么?(如图2)生:周角最大,因为周角的两条边叉开得非常大,角的两条边已经重合在一起,所以周角最大。师:周角具体有多大呢?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用什么单位来描述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角的度量"。师:周角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识字4》案例一一、出示禾苗图片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生:禾苗。师:对,这就是"禾苗"的"苗"。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汉字(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记住这个字?二、转动字盘,揭示构字特点1.师:其实"苗"是个神奇的字,它能和许多偏旁做朋友,组成新的字。一起来看看,你能认识吗?(转动字盘)小朋友们看,这是"苗"加上什么?这个字(描)念什么呢?这是"苗"加上什么?(依次问"猫""瞄"。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4.
一、片断(出示6027000、210706、5306000、610000000、53060000000)师:你能读出这些数吗?师(指6027000):这个数有4个"0"呢,我怎么只听到一个零?生1:因为每一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师:210706只有两个"0",为什么都读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有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分苹果(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开始的: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夏天。师:夏天有什么特点?生:热。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水果?(由于前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教学片段——师: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7.
课前交流:(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及蒲松龄故居"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淄博市的淄川区,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纪念馆,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蒲松龄纪念馆师:有同学去过吗?(生:有或没有)若有,那请你说说,好吗?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师:(板书"鼎湖山")关于鼎湖山,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鼎湖山在哪里?山上有什么? 生:鼎湖山上景色如何? 生:关于鼎湖山,有没有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师:母亲如此关心"我",照顾"我","我"却因为双腿瘫痪而暴怒狂躁,可那一天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课件出示:母亲被送进医院时的语句,播放《二泉映月》)(生轻声地读)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数字对联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数字对联@苏新民  相似文献   

11.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3.
陈云全 《教师》2012,(26):86-86
片段一:寻找身边的角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生:红领巾。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师拿出一条红领巾)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师: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板书"认识角")师:大家说说看,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记得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最近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新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总是先朗读再解释最后背诵。有没有不一样的古诗词教学呢?笔者最近观摩了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陈丽老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教学后,感触颇深。陈丽老师在四个方面对古诗词教学给予了关注。现结合其教学片段加以阐述。一、关注"读"——不读技巧,读出感受片段一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月别枝惊鹊"。这是什么意思呀?生:惊动了喜鹊。师:什么惊动了喜鹊?生:明月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师:噢,明月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师出示主题图,图略)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师:怎么列式?生:34+16。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生独立思考后,师指名汇报)(1)摆小棒。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根和16根合起来是多少?生:50根。师:最下面的这一捆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三角板.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18.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2.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对联的对仗和音律美。(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欣赏MTV贺年歌,学生、老师可跟着一起学唱。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师:快过年了,点个炮仗,增添点气氛。(放动画)你们知道我们过年时一般都做什么?(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20.
课例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蒲公英》最后一句话:"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有位教师这样展开教学。生1:老师,什么是"竞相开放"?师:(欣喜)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来解答?生2:竞相开放就是开放的意思。生1:那么为什么不用"开放"而要用"竞相开放"呢?生2:(不等老师说话,补充)因为"竞相开放"是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